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隋软饭王> 39.集体农庄与稚童启蒙

39.集体农庄与稚童启蒙(2 / 4)

论是搞商业还是发展军工,都需要工业化来作为基础保障,而各种作坊就是他搞工业化的起点。

作坊里是需要工人的,西方工业革命是搞了个“羊吃人”运动。李睿可没有那么狠心,也用不着那么决绝。毕竟,李睿有更多的办法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来找到更好的办法。

他预计到了这一点,所以搞了个集体农庄的雏形先试试看。要是成功,就可以解放一部分劳力出来,充实到自己的作坊里去。

靠说教是没用的,此时的人们宁可旷工,也要把自己家田地里的农活忙完,把粮食收进粮仓。

你要农人此时抛开田地去做工,给再多钱也没用,因为都是挨过饿的苦命人,都知道有了粮食才能活命。家里要是没收到粮食,就算手里有钱,心里都没底。

只有解决了庄户们吃饱肚子的后顾之忧,充作工人的庄户才能安心在作坊里面从事生产。才能克服农闲时产量高,农忙时没人做工就基本没产量的窘境。

不然作坊的产量不稳定,给李睿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不论是精盐或其他作坊停工一天,所带来的损失绝对比少打那么几亩地的粮食来的大。

虽然可以事先多屯一点货物来缓解供应不足的问题,但秋收期动辄长达一二十天。就目前全国市场精盐供不应求的状况,你屯再多货也不够啊。

这种集体农庄的实验就是李睿探索的方式之一。

那就是打破各家各户的小农经济圈,虽然田地还是张三或李四的田地。但秋收却是集合庄子上所有青壮劳力的力量共同使用,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这效果从一个简单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今年黑山庄要秋收的田地数量至少比往年多了三倍不止,而秋收的时间反而还缩短了几天。

这就是人力物力集中使用的效果,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李睿提出的流水线工作方法的功劳。

远远看着满脸都是笑容,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忙碌的农人,李睿也不去打扰他们,只沿着湖边慢慢走远。

顿饭功夫,李睿、玉儿和几个侍卫这群人就散步到了湖边建的最好的一个院子门前。

这是黑山庄内除了庄主府,最大、最幽静、最豪华的院子,看着院门上李睿自己书写的“黑山书院”牌匾,李睿自然而然的跨步而入。

院子自然是有门房,门房内自然是有门卫的。只是这黑山庄内难道还有不认识李睿的人?难道还有敢拦李睿的人?

何况李睿还是这黑山书院的院长,就算是按照李睿自己定下的闲人不得骚扰书院的规定,他也算不得闲人的。拎得清的门卫自然是鞠躬放行的。

此时,李睿重金聘请,当然也是女帝动用皇权指定的几个国子监教授正在老师办公室喝茶。这倒也不是他们偷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