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三十七章 东阁议事(一)

第三十七章 东阁议事(一)(2 / 3)

大的军国事宜,自然是官家做出决策。同时官家授权内阁,对部分国政大事做出决策。内阁做出的决策,只要官家没有否决,三省必须遵行。

能参与到这种决策的崇政殿大学士和垂拱殿学士,加衔身份日益受到重视。同为尚书,加衔垂拱殿学士的,能入内阁,参与重大事宜的决策;没有加衔的,只有乖乖执行的份。

尤其是官家把副郡/部级和郡/部级官员的候选人,也交由东阁议定,这份权柄就更重了。

现在官家又提出对崇政殿大学士和垂拱殿学士名额进行微调,关系重大,大家都在心里盘算着利弊得失。

不过大家也只能在心里暗暗盘算——因为大学士和学士,直接由官家钦定,太宰蔡卞都插不上手。

“官家的意思,尚书省是政司,中书省是宪司,门下省是臬司,三省均应有首脑入阁,行大学士之责。尚书省负责治理国政,权责重大,所以多一名大学士也是理所当然的。此前,官家把枢密院使除大学士加衔,自有一番考量。”

“他巡视一番地方后,发现军政分离,还是有所不妥。官家的原话,军政一体,分不开,怎么分得开呢?既然分不开,就不要另外搭台子了。所以官家的意思是,枢密院使继续加崇政殿大学士衔。”

说到这里,蔡卞往这边看了一眼。

宗泽正色危坐,喜怒不现地说道:“官家一早找我谈话了。枢密院使补进崇政殿,门下省就要退出一位来。老夫只想着为国为君多做些事情,头衔之类的,并不在乎。崇政殿大学士,还是垂拱殿学士,老夫无所谓。”

蔡卞马上接言道:“宗左臬高风亮节!实为我等楷模。”

吹捧了两句,蔡卞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枢密院军咨使和典军都虞侯,一并补加垂拱殿学士衔。除此外,官家的意思是地方上,也应该再补几位垂拱殿学士。”

听到这里,苏迈开口了。

“太宰,如果按照官家的意思,地方上再增加几位垂拱殿学士,路途遥远,很难及时赶到开封,恐怕内阁议事会上,缺席的人会更多。”

蔡卞往椅背上轻轻一靠,往左边看了一眼,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了司寇常安民。

“老夫在御前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官家说,地方上的学士,不仅平时可以书信公文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每年也会回京述职一次,届时可以参加东阁会议。地方上的实情,与中枢诸君在文牍桉卷里的看到的,截然不同。商议军国大事的决策会议上,需要有地方代表出声。”

听了常安民的话,苏迈不再做声了。

看到无人再有异议,蔡卞继续往下说。

“至于地方增加那几位垂拱殿学士,官家说还要思量一下再定下来。但定额是崇政殿大学士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