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五十三章 有人要搞事情啊

第五十三章 有人要搞事情啊(2 / 3)

制度后,还留了个口子,允许各级官吏上书,只是开封府和三省官吏一般上书给三省承政厅,地方官吏一般上书给布政司承事厅,众官吏也皆可上书秘书省通政司。

但是这种上书承政、承事厅和通政司只管收,不会有回信,也不保证进行处置——新官制有完善和畅通的申述、检举机制和渠道。这个方式和渠道只是尊重传统,安抚念旧官吏。

而康慨上书、意图一鸣惊人的官吏们,当然不甘心自己的赤胆呈言石沉大海,多半会发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因为这种方式的上书是非正式的,官府也管不到,加上律法没有这块的规定,大家也就如此默认了。

只要你不胡说八道、诽谤造谣就行了。

赵似转头看着窗外,手指头在报纸上轻轻地敲动着。

“叔通,你真的这么想吗?”

宇文虚中不敢怠慢,在心里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想了一遍。

十来天前,一位都察院检察御史上书通政司,弹劾蔡卞与内侍大监于化田、梁师成关系密切,有违外臣不得勾连内臣之嫌。

这是无稽之谈。于化田和梁师成一个负责替官家制置情报,一个负责管理内库,跟外臣打交道的机会多得很。按照这个弹劾,三省大部分尚书,一半的侍郎都有此嫌疑。

接着有翰林院的教授上书通政司,说蔡卞好奢靡,恶节俭,不配做百官之首——这个就搞笑了,人家是太宰,俸禄丰厚,吃好穿好住好又怎么了?非得一身破烂,忍饥挨饿才配做百官表率?

弘文院两位教授联名上书,说蔡卞纵容族亲,在家乡欺男霸女——有好事者查过,上书里说的那位太宰族亲,在邻县永春,巧好姓蔡,不要说出五服,十五服都出了,根本没有关系。而且有人在大理寺公布的卷宗文档里查到,那人两年前就被抓了,早就由当地判事所判刑结桉,卷宗送至大理寺备桉。

礼部一位小官上书,说蔡卞好道崇佛,与妖道张怀素等人交往密切,整日里扶乩占卜,疏忽政务。

学政部一位小官上书,说蔡卞曾经对大苏公、范仲公无礼

林林总总,短短十来天时间,居然有十几人上书,各自弹劾理由都有,而且都刊登在大小不一的报纸杂志上。

想着想着,宇文虚中也觉得有些不对了。

“官家,这些弹劾日积月累,恐怕会让不少官民心里留下一个印象,太宰元度公有违法乱纪之嫌,至少是道德败坏之人。”

宇文虚中小心地答道。

“没错!这就是儒生出身的文官们,最爱玩的一招。先怂恿和唆使低级官吏和小人物,编造各种罪名,上书弹劾。等到铺垫造势到一定程度,上书的文字变得激烈,罪名也开始危言耸听。”

“等到朕和元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