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十七章 东海郡守刘汲(一)

第十七章 东海郡守刘汲(一)(2 / 3)

扰乱市场,定要严办;二,疏通两江、两淮、两湖到浙东的丝茧通路;三,布政司向度支部和尚书省行文,减免外郡输入浙东丝茧的物产税和交易税”

赵似赞许地点点头。

“嗯,你们这是鼓励外郡的丝茧输入到浙东。只要供应充足,浙东丝茧收购价格就会降低。丝茧价格下来了,改稻为桑也就无利可图了。”

“不过第一条不要搞,你压制浙东的丝茧收购价,外郡运过来的丝茧无利可图,不会来的。到时候海商所需的丝茧数量达不到,价格还得往上涨,改稻为桑还要越演越烈。”

刘汲一想,是啊,好像是这么回事。

“臣遵旨。”

“直夫,臣记得东海郡,官办的浙东粮油总社掌握着最多的粮食?”

“是的陛下。”

“你回去可以开会讨论一下,叫浙东粮油总社大量收购海外贩运过来的粮食,同时对外郡贩运入浙东的粮食,减免税收。”

“直夫,你们一定要注意,粮价不能涨得太高,否则的话百姓们会吃不上饭;丝茧也不能降得太低,丝茧贱了,最后伤害的还是桑农。”

刘汲面露难色,有些犹豫。

赵似笑了,“直夫,这是不是有些复杂繁琐,左右为难?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出岔子?没办法,现在不是千年前的小国寡民,可以无为而治。官府必须要加以调整,才能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我问你,改稻为桑的主力是哪些人?”

刘汲想了想答道:“是地方乡绅世家,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不缺那点粮食,都想着多挣钱。”

“没错,就是这些人,粮仓里堆满了粮食,田地绝产三年也饿不着他们。所以他们才不在乎粮价高低,只想着种桑产丝挣钱。他们不在乎粮价,可是普通百姓们在乎。普通百姓,只有几亩,十几亩地,产出的粮食除去田赋,堪堪填饱肚子。大部分普通百姓,没有胆子敢冒险去改稻种桑?”

“陛下英明,说的极是。普通百姓们,就算改稻种桑,产出的丝茧也不多,而且风险很大,搞不好蚕得病死了,产不出丝,一家老小都得饿死。”

“所以你们一方面利用市场手段,另一方面还要利用行政手段,跟权贵和地方豪强们作斗争。你们可以根据中书省颁布的《保田律》和《兴农律》,制定东海郡布政司郡令。每一户名下田地,稻田必须保证在三分之二以上。否则的话,对超出规定的桑田加征税赋,让他们种桑产丝挣的那些钱全吐出来。”

刘汲先是满脸喜色。跟权贵和地方豪强斗智斗勇,这个他很喜欢。他出身贫寒,此前学的又是儒学那一套,骨子里有一种抑强扶弱的士大夫情怀。

随即他露出犹豫之色。

“陛下,只是这样做法,是不是有违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