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有客泛海万里来(三)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有客泛海万里来(三)(2 / 3)

也是一行小字,“天启三年制”。

最大的铜钱有鸡蛋那么大,也要厚得多,上面写着“大宋通宝,当前十文”。后面也是图像,但是要复杂的多,居然是山水。

在约翰看来,就是一副实景图,惟妙惟肖。下面也有一行小字,“天启五年制”。

约翰和尹萨克都摸了摸,发现当钱十文的铜钱边缘还有花纹和字。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了数。太精美了,比自家帝国铸造的金币堵要精美得多。

这样精美的铜钱,制作起来非常麻烦。

私人去彷制,不仅彷制得不像,恐怕成本也要超过官制的钱——你顾及成本,那你造得假钱跟真钱相差得太远了。接触过真钱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认出来的。

你非要造得跟真钱很像,恐怕这成本非得亏死你不可。

造假钱就是要赚钱,造一枚亏一点,谁还愿意去做?

“一毫,一文?”尹萨克看着铜钱上的面值,有些不大明白。在广州,待得时间短,都是通过雇佣的通译去采买东西,所以两人不大清楚宋国铜钱的价值。

“是的,俺们大宋,以前都是用一文、一贯来算钱的。只是金额有时太大了。一个馒头两文钱,为什么不能一文半?所以朝廷推出一毫钱,十毫当一文。以后一个馒头,可以卖一文五毫,也可以卖一文六毫。”

“一文一毫,都是铜钱。宋国只用铜钱吗?我还见过有人用银币。”尹萨克好奇地问道。

他曾经跟威尼斯那帮精明的商人打过交道,知道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我们普通百姓,有这个就好了。随身带了几十上百文,够用了。实在有钱,带几枚银圆也行。”

杜达有点炫耀的从钱袋里掏出两枚银圆来,给约翰和尹萨克看。

“刚发的薪水壹元值两百文铜钱,算起来伍元就是以前的一贯。不过这两年钱都新换了一茬,不能这么简单换算了。”

约翰和尹萨克暂且不管什么叫薪水,拿着两枚银圆,分别仔细看了起来。

尹萨克手里的银圆不大,比鸡蛋小,但比鹌鹑蛋大,有点厚度,握在手里有一点分量。正面也有一行字,“大宋通宝,当钱壹元”。

反面是一个建筑物的图桉,高大雄伟,气势不凡。最下面一行小字是“天启六年制”

“这是哪里?”尹萨克指着这个图桉好奇地问道。

“东华门,皇城东大门,文武百官们上朝进出的地方。”

“哦,”尹萨克应了一声。

约翰在继续观看他手里的这枚银币。

他手里的银圆稍大一些,稍厚一些,正面有一行字,“大宋通宝,当钱贰元”。背面是一座雄伟的大山,屹立在平原上,嗯,应该是草原,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