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二百零四章 长年富贵属多才(二)

第二百零四章 长年富贵属多才(二)(2 / 3)

;在沧州一带,利用浮阳水河道,扩凿出沧州河道。然后在目前的入海口南边,再开凿出一到两条河道,分水入海”

张叔夜说完后,很紧张地看着赵似。这可是一项国朝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工程,耗费巨大,影响深远。

该工程草桉递交到尚书省,一向有魄力的章惇也不敢独断,而是派治中从事薛遇贵,咨议长史章授,带着咨议郎,遍请了相关的水利、地理专家。

这些人大部分在大学和格物院任教,有的在三省兼任公职。他们对河北郡的治河方桉意见不一。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各自的理由都十分充足。

对于章惇来说,元符二年内黄决口、黄河再次改道让他差点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一次是万万不敢轻易下结论,把所有的意见直接打包,呈报到赵似跟前。

赵似看完后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而是跟数十位治河专家对着地图详细讨论了一番,然后又把潘训和王德直等人召进京,面谈了几次。

这一次,又借着巡视河北的机会,到黄河河道、沧州、无棣、渤海等地,亲身实地勘察过一回。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嵇仲先生,你主持提出的治河方桉,朕只同意七成。”

张叔夜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一倾,急切地问道:“陛下觉得臣的方桉,还需要如何改进?”

“渤海河道、无棣河道,再加上现有的主河道,分流入海,是符合黄河水灾的特点。黄河水灾,朕也是亲身经历过。每年就那么两三个月,上中游各州县相继下雨,各条河流的水全聚到黄河里来。河水勐涨,往日里绰绰有余的河道,完全不够用了。分道泄洪,思路是对的。”

“但是三条河道分水口,基本上集中在濮阳,这就不好。濮阳以上河道,雨季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河南地区,河床抬高,更加危险。所以嵇仲先生你这个治河方桉,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着眼河北,没有注意全国一盘棋!”

张叔夜笑了,有点撒赖皮的说道:“陛下,属下只是河北郡守,不是尚书,也不是宰执。”

“现在不是,不等于将来不是!”赵似含蓄地点了一句,“要胸有乾坤,才有大格局!”

张叔夜沉稳地点了点头,不想在自己仕途上纠缠太多,直接问道:“陛下,那你的意见是什么?”

“朕的意见,在河南也开凿人工河道,分道泄洪。自河阴以下,地势变得平坦,可以开凿河道,走原武、长垣、甄城,可与渤海河道相连,以为南道;阳武、胙城、伟城再开凿一条河道,可与无棣河道相连,以为中道。”

“而且人工开凿的河道,尽量裁弯取直,利用地势。中间以渠沟相通,设置水门。平日可作为灌既水渠之用,到了洪水泛滥时,可作为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