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一百五十七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三)

第一百五十七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三)(2 / 3)

应该多处落笔。首先,需要提高官吏们的本身素质。天启新政制定的文官考录制度,就是从这一方面入手的。必须经历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再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后经过专业培训,成为官吏。”

“有人抱怨,说本朝文官是天下最难考的。真是笑话了,臣是考过进士的,国考再难考,能有解试、省试难考?那个什么率”常安民一时卡壳了。

李复在旁边轻声提醒了一句:“录取率。”

“对,就是录取率。录取率摆出来一看,国考远远高于省试。”

赵似点点头,这一点常安民说的没错。

现在能读书的人,尤其一口气能脱产读十几年书的人,真不多。所以每年能入读几所大学的人,跟以往到开封参加省试的士子差不多。省试录取人数时高时低,但是为了笼络士子,收买文人,仁宗后,一般保持在三成。

成均、璧雍大学第一批毕业生已经出来了,在国考录取中,一般在七成以上,其余的被各家背景通天的商号、工厂给抢了去。

十分地抢手。基本上是考入成均、璧雍等大学,美好前途就等着你。

“只是前两年,人才贵乏,朝廷为了一时之济,基本是从原来的储才里选拔。如转无品阶的吏为入流有品阶的官吏,一并纳入吏治管理中;让待选官员进入各部开设的速成班,加以短期培训,突击上岗”

李复心头一动,他知道常安民说的这些问题,其实牵涉到胥吏治理和冗员问题。

李复非常有心,他知道胥吏问题从前唐开始出现,到本朝变得十分严重。官家和朝廷借着新政,把它一并处理。全部并入到官吏体制里,统一招录、考成和迁黜。

本朝三大问题,三冗——冗员、冗兵、冗费。冗费是前两个问题衍伸出来的,把冗员、冗兵解决了,冗费能解决大半。

现在回过头看,冗兵问题从元符二年秋,官家出任枢密院使后,就开始着手解决。

各路禁军大整编,精锐编为军卫。

部分年纪确实有点大的精锐老兵,体力精力不在巅峰,难以应付高强度战事,就转到地方兵备司——负责各郡郡兵的训练和统领。

其余禁军大部分转为警察。

治安警、巡警、路警、水警、税警、特警,名类繁多。后来还搞了郡州官府可以调动的机动警力——保安警队。

当时大家不以为然,觉得治标不治本。这些大头兵只是换个名头继续吃皇粮。

有的人还在报纸上冷嘲热讽,说一县一州,屁大的地方,原本有几十个捕快衙役就够了,非得安排所谓的警察,劳民伤财。所谓冗兵冗费治理,不过是一场笑话。当时李复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想来,他就觉得惭愧。

因为到后来,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