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一百五十六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二)

第一百五十六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二)(2 / 3)

点了点头。

赵似欣慰地舒了一口气,继续话题。

“郡、州、县三级官制改革,河东郡走在前面。作为先锋,应该在乡村一级的改制中,继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朕今天一看,发现河东在这方面应该摸索出一些经验来了吧。”

说到这里,他指着黄兴国问道:“乡正是不是一乡的负责人?”

“是的陛下。乡正是一乡之长,官阶从正八品。其官署为乡公所,为县府派出单位。有乡正一员,主事全乡庶务;乡左两到三员负责户籍、田赋、民政等事宜;乡典即乡警正一员,为该乡治安官,为县警察局派出人员,带领乡派出所。以上皆为官吏,为从正九品。”

黄兴国解释道。

“富足的地方设镇,乡公所变为镇公所,乡正变为镇领,乡左变为镇左,乡警正变为镇警正,乡派出所变为镇派出所。其余的如例。”

“那里正、保正是村长和村治安官?”赵似追问道。

“是的陛下。这些人不是官吏,不在朝廷吏部官籍之内,只能每年发些津贴。”

在天启新政里,里正类似村长,以地域环境和聚居情况划分出一个村。少则五十户,多则一百户。

赵似点了点头,“你们这是在郡州县三级官制中,再加了一级乡镇。”

黄兴国没有答话,只是把头转向常安民和李复。

“是的陛下,增设乡镇一级,是李履中提出来的建议。臣觉得不错,就在新绛、曲阳、寿阳等七个县试行。”

常安民出声答道。

赵似点了点头,问李复道:“李卿,你是怎么想的?”

李复四十多岁,儒雅俊逸,只是脸有点黑。

他落落大方地答道:“回陛下的话,前秦汉年间,县以下有乡、亭、里。乡有三老和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一乡之教化,彷如乡正。有秩或啬夫,主调解纠纷,平断曲直,收赋税,征徭役。游徼,掌巡察盗贼。”

“亭有亭长,以下设亭父、求盗两卒。里有里正,掌一里百家事;又设里监门,掌一里之监卫。里之下十家为什,五家为伍,相互检查、监督。”

“但是至前唐,朝廷重州县而轻乡里。我朝沿袭唐制,加上优抚文官、人浮于事,使得政令难出县城。乡里为耆老、乡绅、豪强所把持。”

听到这里,赵似出声打断了李复的话:“履中,你这话说得好听了些。朕知道些情况,乡里为乡绅豪强把持的偏多。缙绅之家,有奸滑虐民之徒,但也有良善恤民之人。如果是豪强,那么持强凌弱、横行乡里的多。”

李复欣喜地答道:“陛下圣明!臣等觉得,朝廷政令难达乡村,是地方政事中大问题之一。户籍田地、交粮纳赋大半集中在乡村里。如果让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