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一百五十二章 洗尽青衫辇路泥(二)

第一百五十二章 洗尽青衫辇路泥(二)(2 / 3)

加强盛,百姓更加富足。殚精竭虑,日夜忧患。幸好有章公、希古先生这样有卓越才干又真正忠诚的好臣子。吾道不孤!”

常安民再也忍不住,两行热泪流了下来。他慌忙抹去泪水,笑着说道:“臣失礼,让官家见笑了。”

赵似哈哈一笑,说道:“朕的泪水,比希古先生的慢了一步。眼看就要出眼眶,却被你的一句话给憋了回去。”

说了两句玩笑话,车里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赵似继续话题:“希古先生,尚书省宰台调整,你知道吗?”

“回官家的话,臣看过《东华朝报》上的报道。”常安民谨慎地答道。

“朕原本想让章公做完五年任期,以全君臣相约。只是这两年,章公呕心沥血,付出太多。不到七十岁的人,却比七八十岁的人还要苍老。”

说到这里,赵似叹了一口气,“朕不忍让国事熬干章公的心血,终于同意他做到年底。接任太宰人选,朝中群臣的意见在冲元公(许将)上比较一致。”

“现在冲元公调任左仆射,其中含义,想必希古先生也知道。只要没有大的意外,冲元公应该是要出任太宰,总领国事。”

说到这里,赵似看着常安民,左手不由自主地扶着车窗边沿,手指在上轻轻地方敲动。

常安民也知道官家要提及要紧的事,正襟危坐。

“尚书省要做一番大调整。朕的意思,想让你出任吏部尚书。”

说到这里,赵似停了停,在心里斟酌了一下用词。

“此前吏部尚书一职,由黄公(黄覆)兼任。黄公慎重有余却魄力不足。吏部工作繁重复杂,大宋上万官吏的录取、培训、任免、考成。里面牵涉多少关系,非大魄力大手段者方可。黄公等于是章公在吏部的传声筒。”

常安民听得出来,官家对黄覆的工作很不满意。

“吏部的工作需要章公去决策、去主抓。可是尚书省多少大事等着他去处置,能分出多少精力时间来顾及吏部工作?到现在为止,吏部看上去做了些成绩——废除了遗荫和举荐制度;在科举制度上初步建立了招录制度;设立了专科学院;成立了不少专科学习班,培训了部分官员”

赵似毫不客气地指出吏部的问题来。“可是最重要的考成法,还吊在空中没落地!培训适用的官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用制度去监督和管理他们。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培训再好的官员,到了浑水里,早晚还是会被变质。”

“过滤系统没有弄好,没有办法把浑水滤清,多少清水注入进去,都会变浑,然后又去污染后续进来的清水。”赵似脸色有些难看,“考成法不施行,后续的度支预算制度、问责制度、整风肃纪等等,都无法跟进。”

“朕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