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一百三十章 百年犹记朔方镇(二)

第一百三十章 百年犹记朔方镇(二)(2 / 3)

,现在国库度支,是否很窘迫艰难?”

“陛下,夏六七月份时,国库确实十分紧张。幸好八九月份,各地秋粮秋税解入库,又有海商从南海地区船运大量粮食,这才缓解了一二。”

张康国的头更低了一点。

“但是百万民夫,都是从秦川、河东、河南诸州县动员的,都是各处的青壮。今年秋收,各方协作,公教军警,所有人悉数出力,这才勉强应付过去。要是延误到明春,人力方面恐怕难以支撑。耽误了春耕,三郡明年的秋收就要大减。”

“你们想得周到。治国理政不能看眼前,要看长远未来。要是明年引发三郡欠收,酿成饥荒,灭夏反倒得不偿失了。你们放心,朕会记住了,尽快攻下兴庆城。”

“是。”

“张宾老(张康国),你是计部侍郎,是蔡计相的得力助手,是税赋改革的具体负责人之一。朕问问你,税赋改革,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康国毫不迟疑地答道:“缺钱?”

“缺钱?”

“陛下,臣所说的缺钱,不是缺税赋、缺收入,而是缺铜钱银两。”

“哦,缺流通的货币。”赵似听明白了,“现在很缺吗?”

“是的,非常缺陛下所说的货币。本朝本来就缺铜缺银,窘困时,有的郡州,如巴蜀诸州,干脆用铁钱。后来陛下广通海商,海商从李越、高丽、东倭运来铜和银子,原本有所缓解。只是本朝官民喜欢存储铜银,还用来打制铜器银器,即可使用,又能作为家中积蓄。”

“陛下大行实业、广通商路,使得南北商贸等往来十分活跃。而往来商贸中,就需要更加多的铜钱银子做中介。偏偏计部国库司宝泉局不管铸造多少铜钱,一流入市场,就如泥入江河,化为乌有。”

“现在市面上铜钱十分紧俏,银子也缺少。实在无法,有的地方用绢布,有的用棉布各做交易中介,非常不便。陛下的方略,是要除粮赋之外,其余诸税改用钱计纳。可是现在缺铜银如此厉害,根本推动不下去。”

赵似默默地听着,问了一句,“现在市面上交易货币很混乱吗?”

“是的陛下,非常混乱。宝泉局不管铸造多少铜钱,流入市场后,有的人家把它溶解了打造铜器;更有甚者,有的人把它溶解重新掺铅,铸成劣币,牟取暴利。到上月为止,司法调查局会同诸郡警政厅,破获了五十九起铸造伪币桉。”

赵似点了点头:“朕担心的情况,终究还是出现了。你们计部已经有讨论过对策吗?”

“回陛下的话,有商议过。其中最热议的一项是蔡尚书提出的,由计部彷益州交子务,把巴蜀流通的官交子,升级为全国通用的钱引。”

果真还是蔡京。

赵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