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八十四章 边城忠臣运帷幄(四)

第八十四章 边城忠臣运帷幄(四)(2 / 3)

底是为什么啊!”

李察哥看了看嵬名安惠,心里的话没有说出来。

从景宗(李元昊)开始,内乱就是每一代夏国国主的标配。野利、没藏、梁氏,先以后党外戚专权,然后被杀。每一次都是血流成河,夏国本来就实力相对要弱,能经得起多少次残酷的内耗?

反观宋国,在当今官家赵似掌权后,骤然一变,手段频出,招招直奔夏国要害。最可恨的是他偏偏把宋国优势发挥得十足,把夏国的弱点拿捏得精准。

一番较量后夏国元气大伤。

他即位后,名义上在辽国调和下两国罢兵议和。可暗地里,扇动引诱军民难逃,大肆倾销奢侈品,驱赶秦川郡的大量和尚出奔夏国,甚至还假借利欲熏心的辽国商人之手,大肆收购夏国的粮食、牛羊和人口。

那些被烈酒、茶叶、香料等各种奢侈品迷昏头的贵族们,甚至连军粮兵甲都敢偷着卖。

两年下来,表面上两国和平共处,天下太平,但深知内情的李察哥知道,这两年,比年年打两场大败仗还要损失大。

败仗是明面上,大家都看得到;这种暗地里的放血却看不到,很多贵族都不以为然。现在宋国突然举全国之力要灭夏,惊慌失措之下,这才发现国力窘困到了何种地步。

“郡主的情报到底准不准?”嵬名安惠突然问道,“她说宋国官家把十几万朱雀骑兵派去居延海,绕道河北,到底是真是假?宋国现在虽然中兴,但是敢在与我夏国对战时,还贸然挑衅辽国?”

李察哥心里叹了一口气,宋国突然翻脸,夏国很多贵族大臣把怨气撒到李青鸾的头上。觉得要不是她出了个馊主意,以附降去试探宋国官家,结果招来这天大的祸事。

彷佛李青鸾不这样做,大家又能过几年太平日子。

这可能吗?

从宋国这次动员各军的速度来看,宋国上下应该在两三年前就为灭夏之战做好了准备。宋国官家缺的只是一个借口。就算没有姐姐的试探,宋国也会找到其它借口。

可是这话不好说。

一是现在危机时刻,要好生笼络着这些重臣大将;二是现在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总得让他们撒撒气。

所以只好委屈一下姐姐了。

“郡主在辽国待过一段时间,深知那里的实情。辽国,早就丧失锐气了,只剩下一张虎皮了。再说了,宋国只是借道偏远的上京道,又不伤及北辽根本。到时候多送些钱财,贪婪的辽国君臣恐怕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李察哥转移话题道。

“我接到通报说,有宋军骑兵,大约两三万之众,以理应城为据点,肆意往来河北之地,甚至在贺兰山脚发现他们的踪迹。”

“尚父,宋国西军军士多是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