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五十七章 蛙声一片论丰年(一)

第五十七章 蛙声一片论丰年(一)(2 / 3)

,李光也被举荐来了,就坐在张绎身边。”

于化田这么一说,赵似记起来了,去年数百位看不到前途的太学生闹事,被自己趁机下诏罢斥回原籍,同时干脆把太学关闭了。

当时领着数百位太学生闹事的带头人就是这两位。

有意思。

赵似点了点头,对张绎说道:“没错,你答得很正确。人是根本税源,但只有他们创造出财富,我们才能去收税。所以我们要盯的不是人,而是物。所以这税柄在于物,物产。比如田地和它出产的粮食,工厂和它生产的棉布”

有人忍不住举起手来。

“陛下,税柄为物产,那身丁钱怎么办?那可是一笔大收入。”

赵似赞许地挥挥手,让他坐下。

“这位提的意见非常好。税柄定为物产,如身丁钱之类的人头税怎么办?”

顿了一下,赵似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大家知道怎么收身丁钱吗?大部分是随着两科税附交,需要每家每户上门去收。住在高门大院里的大官人,税吏敢不敢上门去收?住在深山老林的猎户采药,税吏愿不愿意去收?”

“不敢也不愿意啊。前者是怕被大官人打出来,后者是收的那几个铜板还不够买一双跑烂的鞋子。”

众人都轻笑起来。

赵似等轻笑声慢慢落下,继续说道:“前者说明收税的不公,后者意味着收税成本过高。一万贯的税收上来,税吏俸禄、铜钱杂色、运输损耗,乱七八糟的需要花去九千五百贯,朝廷要这税有什么意义?徒惹民声鼎沸?”

“所以说这身丁钱等人头税该不该收?”

众人有些迟疑了,听官家如此说来,似乎收来没有什么意义。毕竟田地出产和盐茶等商税才是大头,身丁钱能有多少?

不少百姓手里根本没有钱,本朝又相对宽纾,就允许百姓用柴火、鱼干等“土特产”来抵,所以朝廷赋税清单里常常看到柴多少把,鱼干多少条这样奇葩的的记录。

再通过不合理的折算—山区小县城只能卖出五十文的柴火,书吏随便一挥笔,按开封城两贯的价折算入账。朝廷的收入常常能破亿贯,直接冲破大气层,可是有什么鸟用?

那柴火和鱼干按照折算的价格,当俸禄发下来,你要不要?

正如官家所言,收没收到多少钱,还惹得一身骚。地方纠纷和民怨,因为身丁钱而起的要占去五成。

学院们面面相觑,迟疑的眼神里传递着一个信息,要不我们就不收了。

可是赵似的声音又打破了他们的猜想。

“当然该收,国库缺钱,还没到如此大方的地步。只是要换个法子去收,换个有效又便利的法子去收。大家有没有合适的建议?”

众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