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三十三章 功名不用渠路多(一)

第三十三章 功名不用渠路多(一)(2 / 3)

说:“按照吏部的《文官铨选条例》,学历高者,提拔、升阶要优于学历低者。而且进步到一定官阶,学历就成了门槛。此外,两位贤侄不要看不起教师。”

“按照新官制,正式教师属于特事文官,享受跟其它文官同等待遇。大学里的主教授,官阶等同于知州。国立甲类大学祭酒,官阶等同右侍郎”

“教师做的好,可以擢升为校长、文教局佥事和主事,然后主簿、县丞一路升迁你们明白吗?”

陈修和李维对视一眼,心里又泛起了希望,忍不住问道:“考入成均和璧雍等大学,就能出仕?”

张康国笑着摇摇头,“没有那么简单。无论是师范学院,还是成均和璧雍大学,两年学完毕业,需要再参加一次文官选录考试,也叫国考。分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三类考试。”

“特事官是教师,按成绩分中学、小学教师,统一进入各郡的师范学院特教班培训半年,同时分科目。政事官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官吏,考中后成绩普通者,分发各郡,由各郡组织半年特教班学习,结业后再分发各州县。”

“政事官类别考试成绩优异者,入彝伦馆学习一年,再根据学习成绩分发尚书省各部或者各郡布政司任职司法官考中后,先入禹谟馆学习一年,再行考试,合格者授予协律郎身份。有了协律郎的身份,即可申请入职检法官和大理判事官,也可停职出为讼直辩士。”

“申请入职?协律郎申请一下就可以做检法官和判事官?”李维瞠目结舌地问道。难怪有些人对入读法政学院和禹谟馆的人,羡慕不已。原来他们知道这个内情。

张康国转头对宇文粹中说道:“仲达,协律郎的条例你熟,你来给两位小郎君说一说。”

“没有那么简单。只有做过(检法)御史三年以上,郡判事院才会选任你为判事官。只有做过讼直辩士,有过实际案例,你才有机会比别人更快地从检法副御史升(检察)御史、中御史。做到了中御史,你进可以做判事官以博名,退可以做知名讼直辩士以求利。”

听完后,陈修忍不住咋舌,“如此复杂繁琐,这官,怕也不是那么好做了。”

“没错。新官制的核心就是废除此前科举制度里,一考定前途的陋习。国民教育、高等教育,术有专攻,学以致用,只有经过这个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资格做官。文官选录考试只是一道门槛,把某些平时成绩好、紧急时机心态不好的人筛出去。”

宇文粹中颇有感触地说着话,这些话似乎都是他这些日子在禹谟馆学习时的感想。

“通过了文官选录考试,就算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见得能出类拔萃。学历、能力、履历、人情世故、贵人提携诸种因素掺和在一起,再加上运气,才有可能平步青云。新官制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