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三十一章 平生丘壑落笔草(一)

第三十一章 平生丘壑落笔草(一)(2 / 3)

然被官家取消了。要是早知道如此,早几年自己就出来应试。万一运气好,中了呢?也不再留这遗憾。

相比陈修只是失落,李维却是心如刀绞。

他是非常正统的儒生学子。尽管在这推迟礼部科试的一年时间里,朝中官员明里暗里示意,科试要大改,你们这一科可能是试点。多花点时间学一学算学。

如果在算学上实在没有天赋,就花点时间和精力背一背官家的大诰律法,或者花点精力收集报纸杂志,学学上面的时政策论。

最好集中精力看《半月杂谈》,这份秘书省制议厅主办的杂志,要是把它学通了,成均、璧雍随便考。

但李维不屑去改换门庭。他觉得齐身治国学好经义就足够了,其余的都是旁门左道,不值得一学。

陈修喜欢所谓格物之学,但是经义正学却没有耽误,李维这才与他能够相处到现在。甚至还觉得可惜,陈修天资比他要强得多,要是把全部心思花在经义理学上,成就会远远超过他。

原本他以为上千应试举子们,只会有少数人接受暗示,改换门庭。

可是这两日在考试院一考,他才猛然发现,不少平日里在他面前大骂旁门左道,誓言要捍卫经义理学的士子们,早就悄悄或学习算学,或练习策论,或精研律法。

可李维对这些“叛徒”却恨不起来。

能来参加礼部科试的,哪一位不是苦读十几二十年,费尽千辛万苦,才杀到这一步。

谁愿意轻易放弃?

“道之,现在科试到底改成了什么模样?痛心疾首之余,又觉得迷茫不解。”

“存真兄,不着急。我有位亲戚长辈,在尚书省里任事。他知道在下今天考完,所以特意在潘楼备下酒宴,洗疲去乏。存真兄不如一起去,当面向他请教一番。”

李维想了想,虽然有些抹不下面子,但是心里真的想搞懂未来科试到底会改成怎么样。自己这次科试考中后,会是怎么样的前途。

于是也就答应了,跟着一起往潘楼而去。

在路上,陈修向李维介绍他的亲戚长辈。

“我的表舅父,姓张名康国,字宾老。他管我外祖母叫姑姑,受过我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恩惠,得以顺利治学。元丰年间中进士。绍圣年间,计部尚书蔡大官人举荐他提举两浙常平。发仓赈荒,救病济弱,颇有政绩。”

“元符二年,官家以简王宣慰陕西六路,继而用兵西夏。颖叔公(蒋之奇)被举荐为陕西六路转运使,辅助质夫公(章楶)。当时军饷粮草,事务繁多,颖叔公身体不好,有些不支。蔡大官人又举荐了我表舅父,为转运副使。”

“后来又转任秦川郡布政副使,去年年末,蔡大官人正式确定要执掌计相,便举荐我表舅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