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二十六章 金印何须教斗大(二)

第二十六章 金印何须教斗大(二)(2 / 3)

一县,万民诸事皆归其主。一县多少百姓,多少琐事?知县、县丞、主簿等寥寥数人,顾得过来吗?最后还是让胥吏上下其手,祸害百姓。”

张绎在一旁笑道:“肯定顾不过来,因为这些官人还要抽时间游山玩水,吟诗作词,以附风雅。”

众人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只是杨时、李光笑得很痛快,程颐、邵伯温和游酢笑得有些恍惚摇摆。

“现在职责明确,该找检法御史就找检法御史,该去判事所就去找判事官,该去县衙哪个局就去找哪个局,至少,职权责任在相关律法上,白纸黑字地定了下来,想躲闪扯皮,就得好好想个借口。”

听了杨时的话,游酢还是在摇头,“如此过于虚妄,百姓愚钝无知,哪里知道去找谁?还不是被胥吏糊弄?而且设置如此多的官职,原本冗员冗费,怕是更加不堪重负。”

“正是冗员,所以干脆把所有有资格做官的人,全部编为官吏。与其让他待在那里无所事事,白领俸粮,不如给他一位职位,让他切切实实做些事。”

杨时争辩道。

听着弟子杨时与游酢争辩不休,程颐心中复杂极了。

杨时,知识渊博,原本拜在兄长程颢门下。兄长过世后又拜于自己门下,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列为程门四弟子。

更难得的是,他做过司户、司法参军、防御推官、教授,也做过多个地方的知县,都是颇有政绩,属于务实务虚都有一手的人才。

原本他精研理学,造诣很深,能够继承自己和兄长的学问,并把理学发扬光大,甚至开宗立派。

但是这一年多,他深受《半月杂谈、《东京时报等报纸杂志的影响。虽然理学方面还没有看到太多变化,但是对于治理国政,想法有了极大的变化。

这一点与游酢恰恰相反。游酢是对《半月杂谈等报纸杂志,越看越憎恶。

或许游酢长于诗词和治学,对施政抚民中的种种弊端看得不清,只是沉浸在理学等务虚之中。

程颐突然想到官家大肆褒奖范文正公的事。

天启元年正旦后,《半月杂谈《文林报长篇累牍地报道范文正公,说他立功立言立德,推崇为大宋第一圣贤。

范文正公的学问、品行、政绩,都没有话说,在大宋儒生士林中影响很深,尤对于数量众多的寒门学子,更是起着楷模的作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修身治国的远大抱负,现在更是被大力提倡,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滚滚新潮流。

民本、务实、格物,合在一起,就是报纸杂志上常说的目标、态度和方法。

程颐察觉到滚滚潮流中暗藏的凶险。关学、洛学、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