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宋世祖> 第五章 鱼跃波心气未寒(二)

第五章 鱼跃波心气未寒(二)(2 / 3)

话似乎过于尖锐,坐在那里有些尴尬。

程颐打破气氛,对李光说道:“你继续。”

“是,老师。官家在《国体大诰里第一句话就提出,‘大宋皇帝乃天子,代天牧民,行天道于世间。是大宋主权的代表,是大宋亿万国民的保护者,是大宋一切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拥有大宋的最高立法权、最高治理权和最高司法权,是大宋一切权力的源泉’”

“‘大宋皇帝在律度法规的范围内,把部分立法权授权于中书省,部分治理权授权于尚书省,部分司法权授权于门下省。’”

“第二段,官家提出,‘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鉴于拥有以上诸多权力,大宋皇帝应当有以下责任:维护大宋之统一和国土完整;保护大宋国民的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说到这里,李光着重指出:“私人财产不受侵犯。老师,这似乎跟明州学派的主张遥遥呼应—个人合法财产,必须受到律法保护。”

这时张绎忍不住补充道:“老师,商贾最怕的就是官员胥吏,以官府名义肆意强夺他们的财产。所以一旦赚到钱或拼命地买地,然后供养子侄读书,科举中试;或投附勾结权贵,以求保全。”

程颐缓缓点头,“没错,法无明规,谁都是朝不保夕。”

“可是官家此举,有轻本重商之意。”游酢还是有些意难平。

“农为国本,工可强国,商可富国。”杨时答道,“农本不弃,工商并行,方可富民强国。”

“民力有限,工商易暴利,大家逐利而行,都去行工商,到时候谁种地?没人种地,就没有粮食。粮食都没有,工商大兴也无济于事。”游酢争辩道。

看到两人争得脸红耳赤,邵伯温悠悠地说道:“某听一位好友说道,元符三年,南海商会和东海商会从南海诸地,贩运了一百四十七万石粮食回来。朝廷用官窑瓷器、茶叶、盐票等榷场货品换到手,堆积在运河和长江沿途的常平仓里。”

“多少?”

“一百四十七万石。”

几个人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凉气。

“这么多粮食,足以让天下所有禁军厢军吃上四五个月的。”

“也足以让全开封城所有人吃上半年的。”

“官家真是好手段,不声不响就囤积了这么多粮食。”

李光有些疑惑,“海商之利,居然如此之大?”

“聚四海之富以养中国。”杨时喃喃地念道,“官家,他真得做到了。”

“是啊,去岁只是初行,就聚得一百四十七万石粮食。要是今后熟手了,两百万,三百万石粮食都不是问题。”张绎的眼睛里闪着光。

“囤积这么多粮食做什么?无灾无荒,放一两年不怕被虫啃鼠咬吗?”游酢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