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秦时:一人之下> 第一百零五章 趁火打劫

第一百零五章 趁火打劫(2 / 3)

脱产的魏武卒,更多的还是普通的魏国军卒。

普通的魏国军卒,论武器装备,论单兵素质,论整体配合,都不是秦军的对手,而且典甲的军事才能尽管还算不错,但距离蒙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蒙骜一生都处于征战中,一路升到上将军之位,如今的秦国武将之首,身经百战名副其实,可不是没当上多少年魏国大将军的典甲可比的。

半个月后,摸透典甲用兵之法,找到破绽的蒙骜就撕破了魏军的防线,击退了魏军,再下两座城池。

要不是典甲果断撤退,保留了足够的有生力量,没有大败,后果将会严重得多。

魏国的地势实在太糟糕了,一马平川,基本上无险可守,需要依靠强大军力驻守各处,典甲若是大败,蒙骜甚至可以一路攻到魏国大梁城。

哪怕攻不下大梁城,也可以搅得魏国腹地天翻地覆,一片狼藉,大大消耗魏国的国力。

撤退成功后,典甲心有余悸,暂时不敢跟蒙骜正面碰撞了,固守城池,等待着更多兵力赶到。

蒙骜见状也不去啃重兵驻扎的城池,转而去啃其他防御力稍微弱一些的城池。

这一站可不是灭国之战,蒙骜再自信,秦军再强,也不可能只凭借八万精锐就灭亡魏国,那实在是天方夜谭。

出兵目的很清楚,趁火打劫,要点有二,给秦国增肥,给魏国瘦身。

……

魏国前线承受着排山倒海的巨大压力,魏国朝堂也跟着承受巨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下魏国朝堂之上大致就分成了两派,主和派和主战派。

主和派自然是打算割地求和,不过也不是一味的割地求和。

主和派打算先把秦国劝退,再联合赵国和韩国反攻秦国,拿回丢失的土地和城池。

主战派自然打算跟秦国死磕到底,死死拖住秦国,哪怕打到大梁城也决不妥协,立即就向赵国和韩国求援,不等以后了。

以主战派对主和派尿性的了解,没有什么以后,大概率可能是一块遮羞布,说说而已,只是维持住表面上的颜面……

魏增其实是不愿意割地求和的,一则是因为他刚刚登基就割地求和,实在太丢脸了,二则是他在秦国咸阳过得很憋屈,想报仇,三则是心中的雄心壮志。

既然不愿意求和,那么魏增完全独断专行帮主战派,然而魏增的性格到了关键时刻就有些优柔寡断。

除了自身性格缺陷,原因还有二,一则如果硬碰碰跟秦军对撞战败,付出的代价将会极为惨重。

还维持着反抗力量求和跟大败一场求和那能一样吗?

二则主张求和的朝臣权贵占据了大多数,刚登上王位的魏增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和威望压住这些朝臣权贵,因此勇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