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爱,在转身之后> 第33章 解开谜团的人

第33章 解开谜团的人(2 / 5)

基础。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明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即使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完全地确定为亲子关系,所以,它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又发现可以用白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才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第二种是染色体多态性鉴定。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多态性是可以遗传的。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第三种便是现在已普遍采用的DNA鉴定。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这种方法十分方便。每个人都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自然就存在疑问了。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做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需要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医学实践证明,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亲子鉴定的推广运用,为人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寻亲人提供了一盏明灯。为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儿童寻找亲人,帮助因各种原因流浪、乞讨、卖艺儿童回归正常的生活,帮助失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认亲,便于受害家庭认领被拐卖的儿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公益团体为此积极寻求鉴定机构提供亲子鉴定方面的帮助,帮助很多家庭找回了魂牵梦绕的骨肉亲人。还有就是在因医院产房育婴室错误调换了新生儿,导致骨肉分离后引发的相关案件提供了判决的最有力证据。

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必然地作用和伴随着人类伦理道德的变化,亲子鉴定犹如一把利刃,戳穿了一层层用温情或谎言掩盖的悲剧事件。

那一次,东方思义在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时,和余梅聊起了亲子鉴定的话题。余梅说起自己从业多年的亲子鉴定经历时坦言,在亲子鉴定过程中,受伤害最大的不是那些故事的主角,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悲剧的男男女女,而是这些悲剧的结果,那些因父母一时的错误选择,再也无法回避自己出身的无辜的孩子,他们或许一生都生活在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