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太阳毁灭之世界末日> 第138章簇态量子计算

第138章簇态量子计算(1 / 3)

精星灵,曰:“质疑。随着科技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声音开始指出该定律并不是万能的。”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小泽正直在2003年提出“小泽不等式”,认为“测不准原理”可能有其缺陷所在。

为此,其科研团队对与构成原子的中子“自转”倾向相关的两个值进行了精密测量,并成功测出超过所谓“极限”的两个值的精度,使得小泽不等式获得成立,同时也证明了与“测不准原理”之间存在矛盾。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小泽不等式及其验证。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小泽正直和奥地利维也纳工科大学副教授长谷川祐司的科研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发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大约在80年前提出的用来解释微观世界中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测不准原理”有其缺陷所在。

该发现,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这个发现成果,被称作是应面向高速密码通信技术应用和教科书改换的形势所迫,于2012年1月15日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物理学》(电子版)上发表。

精星灵,曰:“弱测量技术。多伦多大学(theUniversityofToronto)量子光学研究小组的李·罗泽马(LeeRozema)设计了一种测量物理性质的仪器,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9月7日当周的《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ReviewLetters)周刊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光子进入仪器前进行测量,但是这个过程也会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泽马及其同事使用一种弱测量技术(weakmeasurement),让所测对象受到的干扰微乎其微,每个光子进入仪器前,研究人员对其弱测量,然后再用仪器测量,之后对比两个结果。发现造成的干扰不像海森贝格原理中推断的那么大。这一发现是对海森贝格理论的挑战。2010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University)科学家伦德(A.P.Lund)和怀斯曼(HowardWiseman)发现弱测量可以应用于测量量子体系,然而还需要一个微型量子计算机,但这种计算机很难生产出来。”

罗泽马的实验包括应用弱测量和通过“簇态量子计算”技术简化量子计算过程,把这两者结合,找到了在实验室测试伦德和怀斯曼观点的方法。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现代不等式。1926年,海森堡任聘为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讲师,帮尼尔斯·玻尔做研究。在那里,海森堡表述出不确定性原理,从而为后来知名为哥本哈根诠释奠定了的坚固的基础。海森堡证明,对易关系可以推导出不确定性,或者,使用玻尔的术语,互补性:不能同时观测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