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明帝> 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一章:贸易使司(一)

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一章:贸易使司(一)(1 / 6)

早就酝酿想成立一个从事海洋贸易的机构只不过因迟迟没有表露出来直到孙云化造出了两千料的宝舰上书朝廷给其配上火炮之时这才使得条件有了一点成熟十六、十七世纪海上海盗横行没有强大的武力和坚固耐用的船舰想要做海洋贸易是相当的困难在原来的那个历史上西方列强用大炮军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自己就要以牙还牙用大炮军舰粉碎他们的海上**老老实实的用他们的小帆船好了。【风云阅读网.】

“朕想成立一个贸易使司专门从事海上贸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这一日大朝过后朱影龙将内阁几位尚书大学士和军机阁的阁臣都召集到养心殿的南书房开门见山的道。

内阁辅韩爌第一个站出来文道:“先前皇上在扬州、通州、天津等地设立了海关专署衙门现在又设贸易使司老臣敢问皇上是不是要全面开洋禁?”

“老大人的意思是洋禁不应该废除吗?”朱影龙有些不高兴问道。

“沿海洋禁已经施行了两百多年了一直以来是我大明的既定国策如果贸然全面开禁老臣担心倭寇之患会重新燃起会引起沿海之地会永无宁日。”韩爌斟酌了一下道倭寇之患才刚过去多少年为保沿海安宁至少他认为洋禁是必须的。

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亦称“洋禁”。始于明初在明一代虽时张时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销。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在对外贸易上除为“怀柔远人”。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洪武年间屡申“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颁布“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等严刑峻法。又在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地区修筑海防工事建立严密的“巡检”制度。成祖以后明廷仍屡申“严私通番国之禁”。但远不如洪武年间严厉禁令地范围也逐渐缩小。永乐年间对朝贡贸易的违禁事件成化年间对官吏私通番国的贸易事件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正德、嘉靖年间。西方殖民主义者渐次到东方寻找殖民地。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水渍货物为由强借澳门。他们盘踞澳门不服“抽分”贩卖奴隶危害明朝主权并转向福建、浙江沿海从事违法的贸易活动。当时从事海上贸易者获利甚巨故官僚地主多与商人相勾结凭恃权势和厚资串通官府。逃避禁令招诱破产贫民出海。或违禁“私造双桅大下海”有的则“私充牙行居积番货。以为窝主”。有的舶主更“名为商贩时出剽劫”既是走私商又是海盗。有些豪门世家、奸商舶主。利欲熏心不仅与葡萄牙殖民者进行非法贸易而且勾结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掳掠杀害中国人民。构成了有明一代的“倭寇之患”。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认为倭寇起于市舶(即贡舶)。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禁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