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明帝> 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三章:制度变革(二)

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三章:制度变革(二)(1 / 7)

于巡抚是过去朝廷临时选派的官员以至于一些比较重城也都派出了巡抚的官职由于重新划分了身份这些人的去留就成了问题跟内阁紧急磋商了一下年纪大的过六十五岁朝廷硬性规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病重不能处理分内的事务的勒令其退休朱影龙第一次将“退休”这个名词搬出了历史舞台朝廷每年都给予放退休金虽然这一项开支下来增加了国库的负担但他的好处就是明显的调动了官员积极性从原来的一次性的告老银子变成了年年都给岂不是让这些官员老了以后离开官场后生活有依靠吗特别是清廉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在大明的官场是凤毛麟角但这项政策确实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除了在心里面大呼皇上圣明之外就是为朝廷踏踏实实的工作了。【风云阅读网.】

这样一来去掉官场之中一些老迈昏聩的官员使得官员年轻化、朝气化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新力还有新科的进士除了几个比较适合做学问的朱影龙打算经过一些如何为地方父母官的培训之后全部外放这些培训涉及很广配合朝廷这第一部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他们需要在京太学中度过他们一生都难忘的三个月给他们授课的不仅有六部尚书还有许多专业的人才虽然这些人饱读诗书但就如何做好官还是比较陌生的经过短暂的学习之后了解各人所长之后吏部就会委派他们与之相应的官职朱影龙更是不断的在朝会上强调要才德兼备最好。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放宽德地标准毕竟这个世界上才德兼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在这以后太学逐渐成为国家培训官员的机构。

随着刘鸿训带着和约顺利返京朱影龙当众褒奖了一干官员并且趁这个时机下诏设立理藩院负责国家在外交以及属国上的事宜通商、纠纷谈判都将由理藩院来完成以刘鸿训为尚书。刘宗周为侍郎跟谁刘宗周出使蒙古和参加谈判的一些官员全部划归到理藩院同时为了增进双方的互信朱影龙特旨理藩院着手准备向各藩属国派出常驻公使建立公使馆享有一些特权不属于藩属国的暂且不考虑这也是一个不能急办的事情否则便让个藩属国以为大明这个天朝上国意图干涉他们的内政由于这个是双方面的。所以相信问题不大但需要一定地时间。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钱在市舶提举司的基础上设海关司负责通海贸易。由于海上海盗猖獗还有要收复江南半壁江山都需要一支精锐的水师所以朱影龙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得不下诏组建一支水师正式为大明帝国海军。并且在山东蓬莱、青岛两地修建大型船坞和造船厂以荷兰人的战船模型打造军舰以及各种民用海上运输船只。

一去永无音讯的湖广总督王在晋终于有了消息他居然是从广西、广州辗转到达福建。然后在叶向高的帮助下。乘坐郑芝龙为朝廷在福建购买的粮食的海船上到达天津。马不停蹄的返京复命。

王在晋回京后朱影龙在养心殿召见了他。一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