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北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言的教育

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言的教育(1 / 5)

第三百二十一章无言的教育

毫无疑问,这种热情的邀请是在欧洲受到“冷遇”的爱因斯坦所不能拒绝的,在许景澄和龚照援的帮zhù

下,爱因斯坦登上了十月前往中国的客轮,同行的还有回国述职的龚照援,一路享shòu

与龚照援相同的待遇。同时他也辞去了在伯尔尼专利局的工作,因为这次前往中国的学术交流费用为三万英镑,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成为北洋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五六家大学的教师——接到电报的龚照援和许景澄都将中国对爱因斯坦的待遇说的非常明白,他不用担心失去工作。

当然在K机关的眼中,爱因斯坦肯来中国这就已经接近成功了,尤其是他辞去了伯尔尼的工作,这更让K机关感到非常的意wài。当然随着爱因斯坦登上了前往中国的客轮,谭延也开始有计划的对他名下的学校进行改组——增添物理学研究室,紧跟欧洲物理学最前沿动向,并且划拨巨资从欧洲和美国订购了最新的实验设施,在山东大学和天津大学建立了两个设备非常完善的实验室,提高对报考相关学科学生的奖学金数量,并且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

事实上随着谭延执掌北洋到现在近十年的时间,对于教育的推动几乎是不遗余力。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名下的轻重工业产业的巨额利润,对教育的投资几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仅他名下地校产就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十四所大学。一百二十多所中学和近五百所小学,还有他名下每个资本超过两百万元的企业必须要开办一所职业学校,每年花在教育上的开支就达到了近一千万元,还要投入至少一千一百万元的奖学金。至于各地zf在他的授意下对教育的倾斜,中国的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美国教育界的支持,使得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跳跃性地发展。

十年教育投入到现在开始进入“摘果子”的阶段,每年大量的各级学生进入社会。这极大的缓解了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新式教育的蓬勃发展速度很快就将旧式科举制度给淘汰掉,就在去年中国彻底结束了科举考试的历史,人才选拔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从爱因斯坦这件事上,谭延和他的zf教育部门开始利用对资源地倾斜来获得一些急需的人才,以往为了冲破旧式教育的封锁,新式教育几乎从上到下没有收费,甚至还要以奖学金的形式来倒贴补助学生。现在新式教育已经站住了脚跟,招生不在是主要问题,各级学校也开始了收费。当然教育收费的水平在谭延的控zhì

下严格的联系城市中工人收入地多少来计算,保证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工人便可以轻松供养一个中学生,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不得高于一名普通工人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当然也有很多社会名流开始关注教育,天津、上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