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万世血仇> 302、这次条件不多

302、这次条件不多(1 / 4)

《承德前线日报》关于“平津经济开发考察团成员”的一篇专访,就仿佛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因为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就是事件的真实性。所以,作者在这篇报道中,作为新闻背景资料,自然“很随意”地就把热河方面军收复绥中、锦西、朝阳、北票、阜新的战斗经过说了一遍。

新闻就是新闻,报道就是报道,不能掺杂记者的个人主观臆断。承德的记者都很职业,所以《大仓喜七郎承德剪影》这篇专访,通篇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陈述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没有一个字的评论!

不仅记者没有评论,而且承德警备司令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大仓喜七郎等人目前的现状”之类的提问,承德官方的所有官员众口一词,一律用十二个回答:“报道完全属实,细节无可奉告!”

承德方面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让满大街都充满了猜测,当然还附带了各类大小媒体的“合理判断”:“战俘结局难说,情况不是很妙。”

一时间,平津地区从来一潭死水的媒体报刊,突然之间火爆起来,发行量一翻再翻。有关大仓喜七郎等人的现状、未来和最终结局,成了所有媒体充分发挥“丰富想象力”的大舞台!

因为这个热河警备司令部,那是有前科的!还是小小锄奸队的时候,在抚顺敲诈过铁路守备队和煤矿株式会社!后来变成幽燕支队,又敲诈了关东军。这一次找到的竹杠,比那两次加起来都要粗大得多!

按照幽燕支队的一贯作风,敲竹杠是肯定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这次准bèi

敲谁”?第二,“会不会把竹杠给敲破了”?

关东军司令长官南次郎大将还没有看到平津方面的报纸,本岛参谋本部的咨询令就到了。原因很简单,几乎本岛所有的财阀同时联名上书,要求关东军务必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确保“平津经济开发考察团”全体成员的人身安全。

郎善昌离开承德的第十六天,小鬼子株式会社总部通过北平一家中文报纸,发出了双方坐下来面对面协商的意向。

《承德前线日报》第二天就在头版头条位置作出回应:“为了坚持国际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尽快妥善解决有关俘虏的去留问题,热河警备司令部愿意立即坐下来进行协商谈判。为了公平起见,谈判地点选择天津塘沽。”

1934年5月中旬,白书杰经过仔细推敲,最后敲定了谈判代表团成员:首席谈判代表杨桂华(热河省邮电局长兼内部情报局长)、副代表盛治国(公安厅长兼安全局副局长),谈判助手:黄巧云、王心兰。谈判警卫部队:魏冲的侦察营(四个连865人)。

小鬼子株式会社迫于本岛内的强d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