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三百零三章 南下之路(十八)

第三百零三章 南下之路(十八)(1 / 4)

处理完两个莽撞的末曷人,侯大勇信步向着内院走去,走到门口,末曷人所说之事却突然回荡在耳边,这一刹那间,侯大勇脑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秦符坚大帝的旧事。

自五胡乱华开始,十六国和南四朝的大分裂时期就拉开帷幕,自作孽的晋朝小朝廷逃到长江以南,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和鲜卑趁机逐鹿中原,一扫长期以来被人压着狠揍的郁闷,各族好汉们仿效汉人礼制,纷纷确立自己的五德正朔。

在氐族,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他就是符坚大帝。

符坚八岁便开始读书,在氐族中可谓另类,读着汉族典籍长大的符坚,学到治天下的大才的同时,也培养出单纯而又广阔的心胸,他用恩威并施的手段统一了北方,在恩与威上,尤其注重于恩,对割据势力施加压力后,只要愿意归顺,必有封赏,不愿归顺的,用武力击败并俘虏后,仍然封赏,最后发展到连原叛军、败类都一并封赏。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远,符坚如此性格,铸就了前秦霸业,却也为它灭亡留下了一个隐患。

符坚不是汉族人,却极为信任汉人王猛,把他当成了诸葛亮,言听计从,在王猛的帮zhù

下,前秦由一个小国家一跃成为了统治中国北方的强dà

国家,比起当年统一六国前夜的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看秦当有两度统一中国的天命,只可惜天不助符坚,王猛在关键时候病重而亡,留下一段不断被历史提起的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大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这句话就是说,东晋是继承了汉家正朔,华夏衣冠的政权,当前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表面上已经投降的鲜卑慕容,羌族姚长是异族,怀有二心。因此,对外要交好东晋,不宜发兵南征;对内,要警惕鲜卑、西羌等降秦贵族,不使其东山再起。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重臣临死时后所说的话,一定是他心目中最重yào

,最不放心的事情,符坚为一代明主。不可能不知dào

这个世人皆知地道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王猛言听计从的符坚,偏偏就没有听王猛临终时的遗言,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王猛的担忧。前秦仅仅打了一个败仗就分崩离析,符坚作为纵横四海的一代马上皇帝,戏剧性的经lì

了一个帝国从建立到鼎盛再到灭亡的全过程。

而且最能表现王猛地预见的是,打赢谗水之战的是汉族政权东晋,但汉族政权并没有乘胜灭亡前秦,最后灭亡氐族前秦的却是慕容鲜卑和羌族姚苌。

这一段往事侯大勇极为熟悉,他无数次研读了此段历史,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皆是乱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