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九章 何去何从

第九章 何去何从(1 / 4)

对于和符英的婚事,侯大勇始终心存忧虑,主要原因是由于符英是符皇后的妹妹。娶了符英,侯大勇将成为柴荣的连襟,如果说不了解历史,倒也罢了,侯大勇却明明知dào

在几年后,赵匡胤将和他的部下在陈桥驿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本来谁当皇帝无所谓,作为一般大臣,只是换个人来磕头而已。但作为柴荣的连襟,就是皇亲国戚,命运就很难说了,现在是显德元年九月,距柴荣去世,只有区区几年时间。

通过公文往来,侯大勇知dào

赵匡胤已开始训liàn

禁军,事情正在一步步朝着历史记录的方向发展。对于赵匡胤的崛起,侯大勇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能力去阻止。平心而论,侯大勇认为赵匡胤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他夺得皇位后,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武功表现为“平荆南、定湖南、灭后蜀、灭南汉、灭南唐”,打下了宋朝的江山。文治则表现为“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为新兴王朝迅速聚拢了人心。

侯大勇来到古代以后,一直为生存而奋斗,现在地位提高了,依附于他的人也在不断增加,如春兰、秋菊,粥场救下来的小武、小文兄妹,还包括未过门的符英,侯大勇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侯大勇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不断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现在有三个选择,一是服从于历史,任赵匡胤称帝,则现在必须要主动示好于赵匡胤,表示自己没有野心;二是扶助柴荣,让其避开那一场重病,则历史又不同;三是若无法拯救柴荣,则和赵匡胤争一日之短长。”侯大勇不原意选择第一种方案,第二、三种方案可以考lǜ

,但是能否挽救柴荣的生命,确实是个未知数,因为其间不可预料的变数太多,**岭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

“现在赵匡胤地位和我相仿,但占有中枢之地,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我也有优势,我毕竟是柴荣的连襟,有郑州这个基地,还有一支战力强劲的黑雕军。也许上天让我回到这里,就赋予了我神圣的使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为何不能挑起这个重担?”

“宋朝承继隋唐帝国,却长期积弱,先后被辽、西夏、金、蒙古等打得丢盔卸甲,从此以后,中国慢慢从极盛走向衰弱,这和当时宋朝发达的科技、文化和经济极不相称,若我取代赵匡胤,能否做得更好?”

侯大勇翻来覆去思考,觉得还是需yào

未雨绸缪,利用来自现代、对历史发展大方向基本明了的优势,好好经营郑州,以此为基地,增强实力,然后再根据实jì

情况决定进退。

打定主意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