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一章 救济难民

第一章 救济难民(1 / 4)

从大梁到郑州的路上,侯大勇见沿途灾民甚多,想来是高平大战留下的后遗症。到了郑州,侯大勇做的第一件事是开设粥场。侯大勇叫来司仓参军事,令其开仓放粮设粥场。

司空参军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心地解释道:“郑州库粮是军粮,虽在郑州,没有枢密院的命令,是不准开仓的。”

侯大勇想到近期内应无大战,道:“军粮存放不宜太久,放久了军马都不吃,用了多少军粮你如实登记就行,这个你不用担心,出不了大问题,况且你只是遵命而行,出事也怪不到你头上。但是,你要检查各地粥场,若有人贪占救命粮,莫怪我三尽青锋无情。”

开粥场救济难民,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五代以来,战火连绵,难民司空见惯,很少有地方专门设粥场救济难民。郑州设粥场的消息很快在附近传遍,难民蜂拥而来。

侯大勇敢于开库还有一个原因,通过和柴荣的接触,侯大勇对其心性也比较了解,这个出身不高的平民陛下,对百姓生计是极为重视的,通俗的话来说,柴荣是个亲民陛下,自已开库救人,料来不会受到责难,或许还能投其所好。

侯大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郭炯带人到沧州,把富巩、春兰、秋菊接到郑州。侯大勇准bèi

以郑州为基地,在南北通商,增强经济实力,同时,开铁匠营等一些实业,打造更为锋利的兵器。

从沧州一走近半年,这一段时间里,杜刚、陈猛一直跟随在侯大勇身边,两人虽说忠心耿耿,但论到照顾人,就远远不如春兰、秋菊了。想到秋菊的好菜,春兰的按摩,更想到两女的温柔激情,侯大勇心驰神往。

侯大勇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了解郑州总体情况。不论现代还是在古代,侯大勇都一直在军队里,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作为郑州最高长官,侯大勇对如何治理郑州摸不着头绪,用句俗语来说,就是狗咬乌龟——找不到地方下口。

开设粥场后,侯大勇把从七品以上官员分别召至府上,要求所有官员写出条陈,写清楚所管之事的基本情况,下一步具体工作,同时,提出困难或疑问,字不要多,但三方面内容都要有。侯大勇提出的要求,众官员从未遇到,众官绞尽脑汁,做出一些花团绵秀的文章,却大都空洞无物。好在郑州官员不多,用了七八天的时间,侯大勇对于郑州的情况总算有了基本了解。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中部黄河南岸,黄河中下游临界处,西依嵩山,东南连黄淮平原,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密、中牟、新郑、阳武等县。有八万多户人口,属于上州。侯大勇作为防御使领刺史,从二品,其下佐官有别驾1人,从四品下,长史1人,从五品上,司马1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1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