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唐憨婿>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程出马,一个顶俩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程出马,一个顶俩(2 / 3)

被刺史嘲讽之后便不干了,去做了个游侠儿。”

“而后到长安认识了中郎将常何,寄宿在他家里,因为武将不善经学,马周就替他上疏奏事,我父皇看出那些奏章不是常何能写出来的,就多问了两句,这才知道了马周。”

“现在你知道了吗?若不是马周运气好,他一身才学根本就不可能赠予帝王家!”

陆恒都给听愣了。

原来,这年头哪怕有本事,也不一定能中举做官啊?

那特么开科举还有啥意义呢?

“不是,你让我捋捋啊……”

陆恒抬起手,震惊道:

“我想先知道一下,为啥寒门子弟这么难科举?”

“这不是肚子里有墨水了吗,凭什么他们考不上啊,是因为有人舞弊吗?”

李承乾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不知道,陆恒竟然对科举之事一无所知。

这些事放在稍微有点钱财的人家,都是常识了!

“第一是行卷,第二是公荐。”

“这两样,都是普通寒门难以企及的门槛。”

“而且,全天下要科考的人那么多,不止是在关中啊……”

“从州府地方到长安来考科举的,往返的车马费都是个巨额数字了,常人哪里承担得起啊。”

见李承乾还想说什么,陆恒赶紧举起手来。

“你先跟我讲讲,行卷和公荐又是什么玩意儿?”

李承乾都被他的没常识给整无语了。

讲解了好半天,陆恒才搞懂这两样他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

行卷,就是在考生在考试之前,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精心装裱,送到达官显贵和文坛泰斗那里去先行过目,给自己加加印象分。

公荐则是在此基础上,让那些看过作品的大佬们给个推荐,这些反馈都会影响到考生在考官那儿的总体评分。

陆恒被这个考试制度给震惊了。

他之前对科考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虽然很刻板,但是普通学子认真学,总归还是有希望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大唐的科举制度居然还有场外因素在!

最他娘的离谱的是——

大唐,科举,不糊名!

哪个考生写的哪张卷子,只要考官知道,分分钟都能认出来这人。

这样的科举,毫无公平性可言!

陆恒愕然半晌,才问:

“为什么不将名字糊掉再给考生排名次?”

李承乾脸上都戴上痛苦面具了:

“若是糊名,那行卷的考生们还投卷子给上面干嘛!”

“行卷的目的,就是让考官对他印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