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文明的见证> 第1012章 误会

第1012章 误会(2 / 3)

,是奴隶制。飞船的外面,总是做成各种奴隶劳作的场景。努力们都是表情凝重的卖力工作。

奴隶,各个文明的都有。凡是见过的,都给刻上。虽然帝国里的生命是痛苦的,帝国的法律也很严酷。但是,帝国不限制商业和艺术的发展。艺术,体现了人们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东西。

帝国内的艺术家,天天见的都是表情凝重的奴隶,还能指望他们弄出来什么高兴的东西?对外联络部,也算是帝国的正规部门,但不是重要部门。重要部门,有兵部,财务部,人事部。一个政权,最主要的就是暴力,人事权和财权。控制了三样,就控制了政府。

兵部,不用说了,管打仗的。财务部,就是我们政权有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肥差,真的是肥差。国家那么多钱,皇帝陛下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还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收了上千万两,你少说点儿,谁知道呀!少说的,那不就进自己腰包了。

如果您胆子大,运气好,过段时间富可敌国不是梦想。这是大家努力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把命搭上也值得!

人事部,那就是让谁来当官儿。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设有吏部,其首长为吏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改称吏曹,首长改称吏曹判书。越南古代亦设有吏部的机构。

吏部,官署名称。三国时魏始置,晋沿其制。《晋书·职官志》:“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及晋置吏部、三公。”自此以后,除北周和辽两代不置吏部外,其余各朝均置吏部。起初权势不太重,后来权势渐重。唐置六部,吏部为首,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其后各朝也大致相同。《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上,以名上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其属有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