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文明的见证> 第577章 战争

第577章 战争(2 / 2)

对战争问题的系统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对战争产生、发展、消亡过程的揭示,对战争目的、性质和态度的阐述,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以及战略、战役法、战术的理论原则等。战争理论是战争实践的指南,它来源于战争实践,受战争实践的检验,并随着战争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平时期,人们可以根据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提供的材料,在过去战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测、军事演习和作战模拟等方法,研究提出新的战争理论。战争理论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它的先进与落后,对每一次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有重大影响。人类社会经历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理论。

在中国,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早的战争理论名著《孙子》,从战略高度论述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指导原则。随后,又有《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等数以千计的兵书相继问世,表明了中国古代战争理论的丰富。在欧洲,从记述古代指导战争实践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战争的本质已有较系统的认识,一些史书、战争回忆录中也反映了这种对战争的理性认识。

C.von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A.H.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提出了一系列战争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是资产阶级奠基性的战争理论名著。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揭示战争的普遍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十大军事原则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和指导规律,是中国革命战争理论的代表作。

战争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任何战争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战争的军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一般情况下,战争的一方达到预定目的后战争即终止;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任何一方都达不成战争的目的,通过妥协停止战争。

战争政治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和国家在政治上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战争的经济目的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战争的军事目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相互关联,融为一体。战争目的集中地表现为战争的政治目的,但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是达成政治目的的前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