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我的剧组非人类> 第三章 改计划是常态

第三章 改计划是常态(1 / 4)

虽然不同意蓝元的额外要求,但是二期工程还得要开始。

趁热要打铁!

所以在拿到蓝元剩下的一亿七千万的借款后,再加老鬼的钱,易胜鬼城拥有了五个亿的资金,可以说这一次真的是轰轰烈烈全面开发了,而有了先期的经验,这次姜正做起来也更加方便。

按他的说法,这笔钱下去,鬼城就算是完成过半了。

首先是鬼城要继续扩大,多了那么些鬼,有地方安置了,李闲云特别根据自家鬼的特性,找了一堆编剧让他们对症下药的设计场景故事。

好的影城本身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就是古典仙侠场景,当初为老鬼他们提前开发了部分,但也没有完善,这部分潜力也很大。

然后就是自然区域。

这部分别看不需要搞什么大建设,其实也有不少要做的事,一些相关周边,基础服务少不了,还有维护。要是没人管理,杂草一堆也是问题。

最重要的是剧组有需求。

这里要搭个蒙古包,我好拍茫茫大草原;这里要栽几棵树,我好拍通天神树;这里要开条沟渠,还不能是水泥板,得用石子堆,我好拍小桥流水;那边要一片花园,不然哪里来花前月下?

最后就是影棚。

“变形金刚式置景”目前还停留在吹逼阶段,现在特殊需求的满足主要还是靠影棚,所以还是要大干快上,尽量接入更多的剧组,并开拓更广的区域。

基本上同样的客流,鬼城这边的消费能力要大过竖店。

而伴随着鬼城的发展,周边服务也会越来越健全,游客的增多,商户也满意,就连铺位都可以加价。

商户多了,还可以反过来带动其他,甚至是游客。

就连旅行社也更加乐意合作。

要求的回扣会降低,导游们也乐意推荐。

商业的良性循环一旦启动,导致的结果就必然是成本越来越低,而回报越来越大。

刚开业的时候,一个客人能赚十块钱就很开心,到后面一个游客不让你花个三五千的,老板们都觉得自己良心卖亏了。

成本不断摊薄的背后,就是利润的不断增长,换来的是老板的更多贪婪,更多规划,更多发展,当然也有正面的。

更多服务。

鬼城每天都会有例行的表演。

找一些歌舞团,排些节目,每到夜晚,灯光璀璨,照的繁花似锦如同白昼时,就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偶尔也会有鬼哭狼嚎,那是被吓的。

密室逃脱,鬼屋,歌舞表演等应有尽有,保证你玩的尽兴,玩得开心,也不图别的,就图一个回去后别人问起来鬼城怎么样?你能回答一个挺不错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