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门槛(2 / 4)

题呢。”

“啥问题?”王珂连忙问

“都养驴了,吃啥?以前我一家养,现在全村养,驴吃啥?”

是的,吃啥?

叶偏偏在一边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她含糊不清地说:“发动大家种草,种秸秆类、薯类农作物。可以请我们大学的专家来指导。”

对啊!王珂看着叶偏偏,虽然她很年轻,但是论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来,丝毫不让长者。是的,凡事预则立,养驴还要着眼于上下游的产业链,不能顾此失彼。未来的南邵村将向多种经营出发,顶层设计很重要。

“偏偏,应该给你再记一功,将来在南邵村村头,给你立一块碑。”

“啊呸!兵哥哥你敢笑话我。”嘴上这样说,心里还是挺受用,虽然是玩笑话,但这是王珂发自内心的夸奖。

“我们要提醒老村长,这些事还要向乡里汇报,特别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村办企业的创建,对家庭养殖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另外怎么组织家家户户在保证完成公粮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利用空闲地种植、储备些青粗饲料。还有翠兰姐,一下养了这么多的驴,村里有没有懂兽医的人,将来卖饲料配料添加剂时,你家可以同时搞个兽医站。”

事情进展超乎寻常的快,如果不是村委会的帮助,可能董偏方家的小院要被挤爆。最终全村报名参加合作养殖的,全村有三百六十多户报名;而报名参加采沙场和董氏天胶厂务工的多达300人。这就麻烦了,平时都是乡里乡亲的,要谁不要谁呢?

等到晚上叶偏偏和王珂开着挖掘机,回到干爹董偏方的院子东边空地时,干爹董偏方正在饭桌上对着老村长长吁短叹呢,这是要得罪人啊?

采沙厂最多能容30人,而董氏天胶厂只能招20人。剩下的250余人怎么办?

叶偏偏一进房间,看着两位老人愁成这样,立刻就笑了。

“这太简单啦!”那时候还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呢,能够想到办厂、搞市场已经非常非常超前啦,大家的思维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呢。

“那你说个解决的办法咧。”干爹董偏方一听有门,立刻站起来,恨不得马上就能出去宣布,他现在搞的都不敢出这个小院啦,拐着弯的亲戚都找上门来了。

“设置招聘条件啊!比如采沙场,以20至40岁的男性为主,身体健康。董氏天胶厂以18至35岁女性为主,并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先入围,后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失地家庭优先录取,或者失地家庭的成绩加五分。不就解决了吗?真的有特殊情况的,由村委会特殊处理,比如说军烈属、残疾人家庭等等。”

“哎呀,闺女咧,还是你们年轻人脑袋好使,我们怎么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