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子监(2 / 4)

情骂俏……

江尘本还想当街把玉鳞片当掉,换钱买些偏门的功法,看到崔氏草堂,下意识打消了这个计划。

若是被兄长与嫂嫂知道了,就尴尬了。

穿过明德门,江尘来到内城。

内城人流量不减,灵气浓度更优,但因为禁止飞行,风貌有些庄严、肃穆,与南仙坊的烟火仙气截然不同。

这里,随便都能碰到五品以上的大员。

骑马遇上,官位不够的话,必须让路。

江尘见谁让谁,很快来到国子监大门。

……

国子监本部位于务本坊。

务本坊北靠皇城,南邻崇义坊,有漕渠经坊南和坊东而过,东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康坊——教坊圣地,江尘死党宋邈的出生地,从小听着莺声燕语与国子监读书声长大,难怪长大了会成为国子监的妇科圣手。

江尘下马。

他本想把灵马牵至儒道院的马厩,忽然想起来有无月在,便让无月暗中将灵马收入御兽珠内。

这就是灵驹的好处,就是有点费钱。

江尘整理青衣,徒步走进了国子监。

国子监因务本坊面积有限,监内建筑以多层塔楼为主,辅之以人工堆积的七座高山,以及深挖的地下洞府,得以容纳过万弟子。

国子监是少数还没有被裘公染指的势力,也几乎不听皇帝的,只听钱的。

祭酒大人谁也不得罪,收纳大量的王公贵族子弟,加上监内强者众多,才让国子监独立至今,保持住了内城最高象牙塔的地位。

然而,国子监如今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很吊,学生很菜,生源质量被外城名院,或各大地方宗门超过,实力每况愈下。

优点是,学风自由,不拘一格。

否则,以江尘平庸的修行天赋,诗文写的再好,也很难进仙武时代的国子监。

寒食节加清明节,国子监连放五天假,学校里人流很少,多是住弟子房的穷人子弟,穿的也都是白衣学服。

江尘一身青衣返校,有些显眼。

入品之后,他须去儒道院后山,拜访恩师卢名屿,方便给他升学品,加学点。

如此这般,他才有本钱去武道院藏书阁借阅高阶功法。

卢名屿正是当年看到江尘诗文,将他特例召入国子监的大儒。

说是大儒,其实只有五品修为,对儒学经典不过泛泛研究,诗文造诣反倒在修为之上。

见恩师之前,江尘自取笔墨纸砚,随手抄了篇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作为面见恩师的敲门礼。

儒道院后山。

一座由水墨阵法笼罩的茅草屋内。

沙哑、干涩的老者声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