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六十三章 改造机床

第六十三章 改造机床(2 / 3)

昭想让这些设备使用国际标准,就需要有取舍的去改造一些零件。有些简单一些,比如车床,车床是工件转动,而车刀通过丝杆控制进给,完成车削加工,他只需要改造进刀的那一小块就能解决。

但有的就比较复杂,比如铣床,铣床工件是固定的,而刀具是转动的,完成进给的虽然也是刀具,但改造上肯定比车床麻烦一些。就比如一种龙门式的铣床,刀头的电机不但可以跟随丝杆上下移动,还可以左右沿着龙门横梁移动,而龙门也可以沿着工作台前后移动,这等于是在六个方向上都能移动,那么这些方向上的进给都需要改造。

改造这些还需要确定丝杆的精度,如果需要更换丝杆,那就更麻烦了,想制造一根两三米甚至更长的精密丝杆,那难度可是一点都不小。而想保证机床的精密度,又不得不动这些地方,毕竟丝杆的精度牵扯到进刀的量是否是你需要的。

当然如果机床都是同一个种类,那还问题不大,关键是轧钢厂的机器种类、年代太多,基本需要按照每台机床的情况出设计,不然很可能出现零件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机器损坏。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齿轮,你设计的时候如果和原有的齿轮的齿,角度有点不匹配,那直接就可能将齿轮干费,要知道这些设备可是跨度超过四十年,数个国家,而每个国家还不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他们用的齿轮也许大小差不多,但齿不同的可能却非常大,可想而知问题会有多少。

现在李昭就在着手改造一台车床,这一台是厂里目前状况最差的,估计也是领导怕李昭失手,先找这一台不怕失败的,大不了报废了,对于这台设备,全厂没有人心疼。这台车床的问题可不少,图纸李昭看过了,是大毛家四十多年前的设备,采用的是约翰牛的标准,这一项需要改为国际标准。

第二项就是这台车床的设计精度极低,只能用于粗车,而这台车床的最小进给刻度是六十四分之一英寸,换算成国际标准的话,大概不到零点四毫米,也就是四十丝。这个精度在机械加工中,算是比较大的一个数值了,但却是这台设备的最小操作刻度,除了粗车,基本一无是处。

零配件就更不用说了,配件的精度也是一塌糊涂,这也导致了装配间隙都比较大,主轴最大转速也比较慢,才一千来转每分钟,但就是在这样的转速下,他的噪音和震动都非常大。电机同样如此,由于电机壳的加工也有点问题,电机的轴都有些偏心,这个也要改。主轴等的水平度倒是没多大问题,估计也是调校过得,这个直接影响加工,估计已经改过了。

拿到改造这台设备的要求后,李昭也和安总工商量过,最后给出了改造后加工精度在十个丝的标准上,主轴最大转速改为两千转每分钟。这样的话,改造还有点可能,如果达到几个丝甚至更低,李昭就只能将这台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