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仙侠小说>万法无咎>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资借鉴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资借鉴(2 / 3)

方差距,于第二式、第三式便稍微提振丹力。可是奇妙的是,优劣之形,非但未曾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了。

到了第四式上,归无咎一口气将所增加之数又额外提升了一倍,这才终于搬回平局。

不过此时归无咎心中振奋:大有所获!

先前与楚丹青、吕鉴远交手时,于剑法意境、实证经验固然受益良多;但是那二人相加,给归无咎的启发之处,几乎还不如莫清和这一道剑意法门的一半。

究其原因,固然是因为“推锋绝剑”一术,为练气驻形阶段辰阳剑山八脉剑传中压箱底的绝旨;另有一重原因,是因为这门剑道意蕴和和归无咎所磨练的神通根基——“空蕴念剑”大有道法相通、可资借鉴之处。

硬拼四式,归无咎虽不知“推锋绝剑”之名称,但于这道法门的大致思路,已经能窥得一二。

所谓“推锋绝剑”,本是直取中宫、有进无退的一点锋芒,将无限决绝杀意凝于一点,形同破竹之势。敌手若要抵挡,对于其功力之精纯凝聚,可谓是一道不小的考验。若精微处少有欠缺,即便双方功行相差不大,也难免如锥刺丝缟,点破纱窗,逃不过一败涂地的结局。

而正面过招,摒弃变化,正是将这一门道术威能发挥至最大的妙法。

但若是技止于此,此道术纵然高明,也称不上是辰阳剑山形下之境的至高法门。

这门道术另有一重奥秘,剑意中心一点锋芒之外,四周空空荡荡;而边缘更远处,却又有一种无形无相的“大势”压迫过来,层层叠叠,看似不起眼,也不能对敌手造成任何直接损伤,但却能和中心之处的锋锐暗中关联,互为犄角。

倘若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能够正面接住“推锋”之锐,但即便场面上斗了个旗鼓相当,而这道正面一点碰撞的余波却另有妙用,在不经意之间,莫名转圜到上下左右的边缘处,借力新生,暗暗叠加这道“大势”的力量。

而直接防御那无形之“势”,却又千难万难,无迹可寻。

所谓“推锋”者,不止是一往无前之意;那中心的一点锋芒,得一个“锋”字;而那埋藏四周、施加无形压力的“大势”,方才占了一个“推”字。

二者相合,才是“推锋”绝旨。

如此这样一招一式的拼杀下去,敌手总免不了渐渐气沮,明明双方战力相当,但场面上的主动权却见见被对手掌握,而自己一身丹力,却如窒息一般流转不畅。

这一不通过任何媒介,无形转化之道,与“空蕴念剑”形同咒缚的法门,内中隐有相通之处,不过仓促之间,归无咎未能尽数明澈于心而已。

四、五、六、七、八式,一连五式交手,双方都是平分秋色。

归无咎心中盘算,用兵之法,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