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宗明天下> 第76章 走进科学

第76章 走进科学(2 / 3)

回到文华殿文渊阁,想了想还是等晚上去乾清宫和老朱一起用膳时再和老朱说在常家的经过。他在寝殿歇了会儿,来到书房拿起今天早上谨身殿的小宦官送过来的昨晚上老朱批答的奏折,准备开始看。

他推开窗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来自鲜卑利亚的冷空气,暗叹自己还得忍受没有玻璃窗户的日子。然后他坐下来,摊开折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刚有了一个小庄子了吗?这个庄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银钱,还可以作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点嘛!

想到这里,允熥也没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佣嘛,匠户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国家的工作任务,空闲时候也接一些私活儿好挣点钱改善生活。

当然涉及到军械,比如火药、铠甲之类的私活儿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无碍。允熥现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这两样非常有用,也并不是像晒盐一样非得大规模生产才行。

不过问题是允熥并不知道该怎么制造玻璃和水泥。玻璃还好些,允熥记得这时候威尼斯人应该已经制造出了玻璃,西方人能制造出,没道理东方人制造不出;但是水泥就不好说了,西方国家也是到近代才发明的,只能是尝试一下。

另外允熥还想大规模建炼钢。允熥前世就是出身于钢铁厂的工人家庭,对于炼铁、炼钢很熟悉;但正因为熟悉,才清楚炼钢有多么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只是生铁,并不是钢,想加工成钢还需要其他步骤,这先不提,仅仅是建造高炉都是很困难的。

明代的耐火砖、造渣剂都达不到工业革命以后的水准,并且这是生产工艺的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至少允熥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把动力由木炭或者煤改为焦炭。并且建造高炉的投入太大,允熥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来砸进去实验,只能等到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再说了。

允熥的思维又扩展到了对于整个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虽然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在西方国家之上,但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自从董仲舒发扬光大了天人感应理论以来,在中国,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就统统变成了哲学问题。虽然我们对于天文现象的观测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许研究各种天文现象的原因。真实的历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国对于天文学和地理学现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汉代也差不了多少,认为‘天圆地方’的还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间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虽然他们当时无法证明这一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正是基于‘地球’的概念。

如果这样也就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