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

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2 / 4)

那童贯,自入宫以来,便是给事宫掖,专事内务之事,既是懂点军事,何以能统兵打仗?此事焉能当得儿戏?不妥,不妥。”

蔡京依旧坚持己见,进谏徽宗皇帝道:“圣上,不妨一试,我觉得童供奉官能够胜任此职。”

当时,枢密院事由郑居中代理,若是和郑居中相比,童贯似乎更适合担任枢密院事一职。在蔡京的坚持下,徽宗皇帝被说动心了,盯着蔡京的眼睛问道:“蔡太师,你觉得行?”

蔡京点着头,坚定地说道:“行,绝对性行,圣上不妨一用,臣愿意保荐,若有差错,臣承担保荐之责。”

既然蔡京如此说了,徽宗皇帝也就不再怀疑童贯的能力了,遂启用童贯代理枢密院事。

自此,蔡京有和童贯同流合污了。

三次任相的蔡京较之以前,更加圆滑了,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很在意权力的追逐了,而是开始干一些制度改革方面的事情,比如官制改革;其实,蔡京真正意图是想进一步地独揽大权。

古代中央政务大权,自唐以来,均是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权执掌,相互制衡;其中中书省掌出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掌执行。宰相大权亦不专于一人,由多人分权执掌。

若是还沿用自唐一来的官制,基本上就没有蔡京弄权的机会了;故此,蔡京通过官制改革,变自唐以来三省分权为由宰相来总领三省,政务不由中书、门下共议,取消了制约机制,使得他自己得以专权。

接着,蔡京又创立“御笔手诏”制度,将国初帝王内降手诏由中书、门下共议制度,变为宰相府独家审核下传,以至皇上御旨真假莫辨,违者动辄以“违制”定罪,形成了强悍自专、举朝结舌的独裁局面。

蔡京为了抓军权,建置澶州(今河南浚县)、郑州(今河南郑州)、曹州(今山东荷泽)、拱州(今河南雎县)为汴梁之四辅,各屯兵二万,并任用姻亲宋乔年、胡师文为郡守。禁卒于正月给钱五百,较以往骤增十倍借以笼络军心。

除此之外,蔡京还向徽宗建议,仿照周代“王姬”称号,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徽宗皇帝也觉“帝姬”称呼似乎更高大上,便予以采用。

自此以后,北宋公主全部改称帝姬了。

为了表彰蔡京的博学,徽宗还将他最喜欢的第二十六女赵福金即茂德帝姬下嫁于蔡京的五儿子蔡鞗。

学以致用的蔡京,通过两次被罢相的教训,进一步地总结经验。这一回,蔡京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是在徽宗皇帝面前说他坏话的人太多了;二是徽宗皇帝性情聪察,为人机警,只要有人进谏他的不足,徽宗皇帝马上就能觉察到,随时就可以把他给罢了!

通过总结经验,蔡京觉得,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