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寒门宰相> 两百五十三章 筌与鱼

两百五十三章 筌与鱼(2 / 4)

之称。

至于长句隔句,用于铺陈议论表述,嘉祐前要严格讲究对偶,但嘉祐后可适当放宽标准。

至于漫发,漫是不讲对偶散句,发是过渡句。

赋头三句必须结构紧密而不松散,讲究一个冲击力吸引考官眼球,故而章越选了三句式紧句打头,长句为中,最后用隔句收尾。

章越继续写道:“观其大治既陈,满赢斯在……”

下面就是赋项,作为承前启后之用,押‘在’字韵。

总之赋分八段,将’金在良治,求铸成器‘八字分为八段八韵。

下面三至七段就是展开议论。

……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天子要区别美丑,我愿为良镜,国家要削平祸乱,我请为干将……

章越于稿纸写了一番框架可谓一气呵成,但完稿了没有,并没有。

草稿上的赋还要修改一番,在不对偶的地方,尽量修改词句为对偶,同时在能遵循平仄平仄的地方尽可能遵循。

同时八个字的赋韵字必须依照次序出现全赋八段之中,如果实在想不出押韵字的赋句,在不得已下可以找韵部代替,这是可以从权的。但是绝对不可以错韵漏韵。

不得不承认韵字虽说有很多弊病,但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抄袭,否则一个题目笼统言之,考生很容易用自己的旧文或临摹名篇替代。

但官方规定了韵字,使得每篇赋文都必须考生当场所作,杜绝抄袭于他人或临摹前作。

反正这一改文就用了大半的功夫。如何不害文意,又尽量保持格式,功夫都用在上面,文章档次不可避免下降。

不然为何唐诗里有无数佳作,但放到科举里为人熟知的只有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概率不可用万分之一了,只能用亿分之一来比喻。

至于下面的诗,则要用到韵书。

其实对章越而言,用不用都是一般。不过既带来了往韵书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些许灵感。

赋和诗都写在稿纸上,再三删改已是差不多了。

想起当初解试,还要睡一觉在梦中编排删减,如今技艺纯熟后,已不用如此了。

章越可是每日各写一篇诗赋,到了梦里还要再写一遍。

从解试之后至省试这近五个月,章越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一日懈怠的。

旬锻月炼都是平常事,唐人总结科举的诗赋之道,就是两个字‘苦吟’。

什么叫苦吟?就是妓女不能有了性(协和)欲再接客。网文写手不能有了灵感才码字,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坐在那熬着。

苦吟诗人贾岛的那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文章之道说多了都是泪啊!

放到宋代也在苦吟,苏轼曾道‘清诗要锻炼,方得银中铅’。连号称‘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