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寒门宰相> 第二十七章 二哥又坑我

第二十七章 二哥又坑我(2 / 4)

“那是一百九十九半钱,这一日两百钱可以啊!”

浦城本地普通用工,在七十五钱至一百钱一日,一月也不过两三贯。

郭林心道,师弟算数果真了得。

郭林苦笑道:“一日两百钱虽多,但却荒废了课业,实是得不偿失。若非为了爹爹的病,我岂会如此。只盼早日医好了爹爹的病,继续攻读。”

“师弟虽只有一钱,但今日咱们去问问,一顿饭也不值几十个钱啊!”

章越道:“师兄别问了,那斋长分明就是为难我。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郭林道:“那也要据理力争,如何也要一试。快些动身,今日我让娘给我们备了环饼,咱们边走边吃,如此可省一顿饭功夫。”

所谓环饼在北方是油炸馓子,但唐朝却是一块中央有洞饼,用绳窜起来挂在行囊上。如此宋朝南方还保留着唐朝的称谓,作为路食的存在。

“好!我去拿竹筒打水!吃那个口干!”

郭林随口道:“多打些水来,你近来有些火大!”

章越取竹筒一面去缸里打水,一面自言自语道:“师兄怎知我火大?莫非师兄是勾践吗?”

二人一早起床,用了一个时辰方才赶至南峰。

二人一到书院即询问章衡昨日结钱的事。章衡不耐烦地道:“此事怎来询我,你们去问学录。”

宋朝国子监有设斋长,学录。

斋长的职位类似于大学辅导员,学录的职位类似于助教,不过太学的斋长,学录都由学长担任。

这一套办法从何而起,无处考证。

据说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时,改革太学制度取法于胡瑗。胡瑗乃当世名儒,但却不是官员,然又称‘白衣而为天下师’。

胡瑗曾先执教于苏州,湖州州学,主张读书人‘明体达用’,于是他门下学生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此举开创了教学分系分科的先河,主张因材施教。

经义斋专研经义,培养学者型人才。

而治事斋,除了经学,还要学习武学,文艺,水利,政事等等,专门培养为官从政人才。

范仲淹变法改革太学,不仅引用胡瑗的苏湖教法,还让自己两个儿子范纯佑,范纯仁拜胡瑗为师。

范仲淹之后,欧阳修喜欢选拔人才于胡瑗门下。当时礼部贡举,胡瑗弟子十常居其四五。而王安石变法时,也喜用胡瑗弟子为变法骨干。

当时胡瑗名气大到什么程度?

有人形容‘言谈举止,见之不问可知胡瑗弟子。学者语先生,不问可知是胡瑗’。

至于用学生来管理太学,达到练事的目的,以培养将来治事的人才,也是胡瑗的教学目的。

此举令章越想到了后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