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仙侠小说>长夜国> 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

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2 / 4)

她回复:“就是觉得夏日祭有意思,东方元素很多,那些东西就是看的舒服,很有传统美感。”

明明就是日本的东西,偏偏说是“传统美感”。

我没有再回,但我思考了。

这一思考,虽不深邃,却越发气恼。

你道为何?

因为她这种理由和心理,我其实遇见过很多。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我觉得很典型。

既然属于典型心理,是不是有分析讨论的必要呢?

当然有。

首先,讲一个人尽皆知的庸俗故事。

有個男人叫刘彻,他心爱的女子李夫人逝去。他日夜思念逝者容颜,却再难见到佳人。

这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于是,这个有权势的大男人,就请巫师作法招魂,想见到曾经陪伴自己的逝者,聊以安慰。

巫师就借了李夫人生前的衣饰,找了一个样貌声音和逝者有些相似的女子,穿着逝者的衣裙,配戴着逝者的环佩,画了逝者常用的妆容,在夜里登场了。

恰好,也是一个夏夜。宫中灯影斑驳,萤虫如星,清夜如水。

傩神巫师作法,曾经逝去的佳人姗姗来迟,却倩影翩翩。

名叫刘彻的大男人看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心生忧伤的喜悦,不禁作诗道: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大男人明知是假的,可是他的心却得到很大安慰。

唉,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啊。

那么,大男人真的会喜欢假扮逝者的“影子”吗?

当然不是。

大男人喜欢的,仍然是李夫人,爱屋及“影”。他爱李夫人,所以才会期待影子的出现。

哪怕影子是假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替代心理”。

华夏的传统文化,就好比李夫人本尊。

日本文化,就好比巫师作法招魂来的“李夫人”,也就是影子,替代物。

大男人“喜欢”替代者,仅仅是因为替代者和李夫人有些相似罢了。

说回当下。

这些逝去的传统文化,早已经成为共同的东方审美元素,沉淀入东亚民族的审美基因,和西方审美分庭抗礼!

日本文化或许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东方元素。

武断的否定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其实太过于简单,这种否定对象,深层次的表象或许恰恰是值得肯定的。

汉服还没有流行时,我曾经问一个同学,为何要买韩服。

她回答:因为像古装剧中的汉服啊,感觉很漂亮。

听她的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