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寒门母子> 第六百三十九章 劳动改造

第六百三十九章 劳动改造(2 / 3)

要求他指出确定位置,让人放置大石头作为“界碑”。

不但如此,还用红漆亲手写上“宝清盛”三字,并让葛景泰把红漆手巴掌印按在界碑上为证。

最可气的是,随行陪同的,还有和索特和维拉特两个部族的汉子,楚清请他们作为证人。

因为有证人,葛景泰也不好把区域划得太小,而这几名汉子在得到楚清赠与的粮食后,更是帮忙扩大范围:“难道四王子给的是玉石最少的地方?而且还这么小?”

葛景泰回去向四王子汇报时,四王子并不在意:“随他们去吧,玉石再好也是石头,就算他们能得到,那死沉的物件想运出去是那么容易的?”

葛景泰:“她还说,开春还要咱们把矿山也划好范围。”

四王子:“那你就再跑一趟不就完了?”

葛景泰:“……”

千余丈的高山!心里苦,不能说。

有玉石的河滩都是荒芜人烟的戈壁滩,没树、没柴,不能居住,楚清把人马撒开,就像当年知青下乡一样,就近寻找当地人的毡房借宿。

吃不起粮的永远是百姓,楚清带的粮食足够,让当地人十分主动地接纳他们。

有些家庭甚至为了多得些粮食,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毡房里,把另一个大些的腾出来供大宣人使用。

不但如此,他们还承包了做饭、洗衣等生活服务。

但生活的艰苦还是让丐帮的年轻人有些无措。

虽然有衣有食,在沃斯人眼中已经是富足的冬季,可对于来自江南的小伙们,不习惯如此彻骨的寒冷,更适应不了硬巴巴的烤馕就开水就是一顿饭的单调饮食。

在他们并不很长的乞丐生涯中,真没受过这等苦。

好在楚清带来的黄豆和大蒜起到巨大的作用。

毡房里,凡是能盛水的器皿都被他们用来发豆芽,大蒜则容易些,找些有凹陷的石片就能盛放好几头蒜。

虽然寒冷,但毡房里也能取暖,即便慢些也能长出来。

靠敲竹杠、打砸抢和乞讨度过青春期的丐帮青年们,在遥远而寒冷的国度里,与热情的牧民说着相互听不懂的话,期盼着菜苗的生长,竟然让他们多少有些沧桑的心灵得到净化。

每天清早,牧民们起来捡粪的时候,小伙子们也都起来,人手一把铁锹或铁镐,跑到河滩上刨石头、刨冻土。

不得不说,这批铁镐铁锹带的非常好,不但可以当做工具,也能当做武器,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

要在界碑范围内,找到不易被夏季山洪冲击的地方开条路,是个讲究活,青年们干得辛苦。

牧民们因为得到很多粮食,也会好心地教给他们,如何在刨出的石头中找到玉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