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寒门母子> 第五百四十章 黑火药

第五百四十章 黑火药(2 / 3)

之后,就该分离溶液中的钠离子了。

这是一个物理过程,主要利用钾、钠的碳酸盐和硝酸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硝酸钾和硝酸钠,都有一个共性——随着水温的升高,溶解度明显增大,但是硝酸钠的变化幅度更小。

所以只需要将现在的混合溶液煮沸,使其趋近饱和,再熄火,在降温冷却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硝酸钾先结晶析出。

但是只一遍不行,因为在冷却的过程中,也会有硝酸钠结晶析出,所以要不停地重复溶解—加热—冷却的步骤,来提高硝酸钾的纯度。

虽然硝酸钠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助燃剂,但是如果火药中含有过多的硝酸钠,就极易受潮。

大宣目前没有发现这个步骤的作用,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工匠们也是仅凭口耳相传的技术组织生产。

而且光是之前过滤“渣滓”这一步,做的也不十分尽心。

除了做烟花爆竹的小作坊,那是给自家做工,能尽些心,反倒是工部那些拿工钱混日子的匠人们,总是“差不多就行”,多留些“渣滓”还能充数。

其实楚清那个世界的近代时期,倒是知道根据溶解度进行分离硝酸钠了,却也是输在提纯这道工序上。

那个时期军队大量装备火器,对火药的需求猛增,官府不但从原材料上控制成本,还极力要求省时省工,结果导致硝酸钾的纯度不高,极易受潮。

硝酸钠的吸湿性很强,制出的火药中硝酸钠成分多,受潮后就结团,没法装入铳管炮膛,需要重新磨成粉粒。

而士卒药匠从事这两工序,无非用锤斧杠板等工具碾、劈、砸、搓……药粉就会受到撞击或摩擦吸热,爆炸也就在所难免了。

明代京师和各地各镇火药局,经常发生大爆炸,就于此有关。

反正那时候是材料没少浪费,制出的火药却不尽人意。

带硝酸钾阴干后,剩下就是跟硫磺和炭混合了。

“一硝二硫三木炭,加点白糖六年半!”,楚清念叨着,“我这绝对够判个无期了!”用药房的秤逐一给材料称重。

关于火药配方这件事,楚清高中的时候还跟男同学差点打起架来。

原因是男同学那边坚持认为“一硝二硫三木炭”是比例,就是一份硝石两份硫磺三份木炭。

而以楚清为首的三个女生强调是重量,不是比例。

因为楚清的父亲曾经说过,古代的秤是十六两,想要火药有威力,硝石的分量要足够,所以硝石应该是一斤,其他的按两计算。

也就是一斤硝石,二两硫磺,三两木炭,这个比例和后来近代科学研究出的最佳组配比率硝酸钾(75%)、木炭(15%)和硫黄(10%)很接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