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夜不语诡异档案> 第512章 古尸不腐(上)

第512章 古尸不腐(上)(2 / 3)

死后起到防止肉身腐烂的作用。

但这种秘术仅仅是传闻。杨福信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在他的体内,一定会留下痕迹。砒霜的化学成分是砷,水银的成分是汞,它们都属于重金属元素。为了解开疑问,专家们决定从尸体上采集毛发等样本,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但是通过对杨福信的内脏器官以及毛发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他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属于正常范围以内。看来,杨福信没有主动服毒。可又是什么让他的身体如此神奇地保留了下来?

是否是下葬环境或者特殊的墓室结构为尸体保存创造了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细胞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然后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的分解,最终人体就变为一具白骨。专家从组织液来观察,杨福信的自溶现象很充分,体内细胞在他死后就开始了分解。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500年里,细菌的作用早应该把他变成了一副枯骨。可是,他的尸体却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专家们利用各种仪器对杨福信的尸体进行了检测,但是依然没有找到他尸身保持完好的原因,大家开始把考虑的范围从尸身本身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以前出土的大部分干尸都来自新疆戈壁滩或者是沙漠地区等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可是杨福信尸身所在地的漠松镇气候潮湿,在这样的环境尸身又怎么可能保存下来?

市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王紫瞳通过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推断:杨福信的尸体未腐,会不会与下葬的环境有关?于是,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到杨福信的墓上。

杨福信的墓室采用的是浇浆结构:四壁用青砖砌起,棺椁放入后,再把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所谓三合土,是用糯米熬制成浆,再加上石灰、黄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与现在的水泥相类似。古人用浇浆法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

江浙一带的明代墓室当中,这样的浇浆结构并不少见,所以最初专家没有特别在意。但他们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里的浇浆使用了一种特殊物质———明矾。明矾可以作为一种混凝剂,防止浇浆开裂,从而加强密封性。由于墓室密封、恒温、缺氧,细菌没法繁殖,这就为保存尸体创造了条件。

密封的棺材中为何充满液体,而且尸体一直保持湿润?

杨福信尸体不腐的谜团被一步步揭开,但仍然让专家疑惑不解的是,尸体至今保持着湿润,这其中又有何玄机呢?

漠松镇警局的民警欧阳华记起了当时现场看到的一件怪事。杨福信打开的棺木里面充满了水,而且当时没有下雨,棺木里的水从哪来?有人猜测那是古人特制的防腐剂,像今天的福尔马林液体,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