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北宋大相公>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九章 混战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九章 混战(1 / 6)

陆府。

要说起擂台比试,其实我国也算是源远流长,就拿相扑做例子,其实最早的起源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国家,而是源于我国。

最早在秦国时期,相扑就已经成为一个全民.运动。不过当时的相扑大多都是以表演的形式,不像现在相扑以竞技为主。而相扑之所以可以在秦国盛行,是因为秦始皇对相扑大力推广。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一个太平盛世,但是秦始皇也担心因为群众太过闲暇而有反叛的心思。所以通过推广相扑运动让全民去参加,不仅可以占据群众的一部分时间,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想一些有的没的。到了唐朝时期,相扑成为士兵普遍喜爱的一种运动。很多人对宋朝的印象观念不好,其原因就是人们觉得宋朝对女子比较严苛,国家的风气也不够开化。但是随着相扑运动在宋朝的普及,以及在女子之间的流行。所以宋朝出现了专门的相扑比赛馆,每天举行相扑比赛受到了周围群众的欢迎。而宋朝相扑最怪异的一点就是女子相扑更受欢迎。甚至连宋仁宗都偷偷溜出宫去看女子相扑比赛,如果没有看过瘾就会把那些女子带回宫中继续比赛观看。不过当时有大臣写文说女子相扑的姿势不够雅观,是低俗思想的流传,最后赵祯也就禁止了所有宋朝女子的相扑比赛活动。

宋代的相扑擂台赛,时人称为“露台争交”。据《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城护国寺南的高峰露台,就是天下英雄争交的地方,参加者都是“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者。值得注意的是“露台争交”还设有奖项,如头赏者可得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及马匹等,有人还因此而获官职。宋代的相扑比赛在稍后的一些杂剧中有进一步具体反映。元杂剧《刘千病打独角牛》中说,“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诞之辰,我在这露台上跌打相搏,争交赌筹”,并云“再无打手啊,这银碗、花红、表里缎匹,就都赏你”。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描写的燕青与擎天柱的比赛,形象地再现了“露台争交”的情景。比赛时间为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降诞之辰”,比赛形式既有脚踢,又有手拿。比试前,一个“部署”(相当于裁判)手拿竹批上得台来,参神之后,便请双方出场。接着,“部署”读一遍类似于比赛规则的“社条”,内容大抵是双方应注意的问题,如“不许暗算”之类,随之,“部署”拿着竹批对双方叫声“看扑”,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显然,此类比赛中已有了参赛者、裁判、规则、赏格等作为体育比赛的几个基本要素。可以说,具有体育意义上的相扑拳技比赛,在宋代已形成了。

关于“棒”,《宋会要辑稿·兵》中记载:“其长等身,径可及握,不劳远求,指日可办。比弓弩,则无挽拽之能否;比刀剑,则无锻炼之工程。用之以御铁骑,则出其右。盖铁骑非箭凿锋刃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