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北宋大相公>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一章 陆垚的策略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一章 陆垚的策略(1 / 6)

现在算起,陆垚从穿越以来,一路认识的知名人士不算少,有庆历新政的范仲淹,书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人称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就更不用说天才少年晏殊以及之后要进行重大改革的王安石了。

而现在,又一位高官出现在了陆垚的视野当中,而就现在的局面来说,他应该跟陆垚不会保持什么友好关系。

富弼此人,不单单是一个外交大家,除了处理大宋跟大夏以及辽国的关系外,在内政方面,他在朝廷之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升任枢密副使,他更加坚辞,被改授为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七月,又授职枢密副使。富弼言:“契丹已与中原互通友好,议者就说平安无事了,万一契丹破坏盟约,臣下即使死了都还有罪。希望陛下考虑契丹轻视侮辱我们的耻辱,卧薪尝胆,不忘修治朝政。”将制诰交纳仁宗,被罢职。一个月后,又重申以前的任命,让宰相告诉他说:“这是朝廷特地任用,不是由于出使辽国的缘故。”富弼才接受任命。

仁宗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责富弼与范仲淹等,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要办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和安定边防的策略十三条,大致内容是进纳贤才斥退无能、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弊端为根本,打算逐步更换监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自此“小人始不悦矣”。

李元昊派遣使者带来书信,称男不称臣。富弼说:“李元昊臣服契丹,而不向我们称臣,这样契丹就是天下无敌了,不能允许。”于是斥退其使者,西夏终于向宋朝称臣。

庆历四年,辽国在云中受礼,而且出兵与西夏一起讨伐呆儿族,这里离河东很近,仁宗怀疑二边共同谋划。富弼说:“没有理由出兵,契丹是不会干的。李元昊本来与契丹相约互为左右,如今契丹单独享有大量的岁币,李元昊有怨言,因此在威塞筑城加以防备。呆儿族多次进犯威塞,契丹怀疑是李元昊指使的,因此造成了这场战争,怎会联合起来进犯我们呢?”有人请求调动军队加以防备,富弼说:“这样正好中了他的计,臣下请求任其如此。”仁宗于是停止发兵,辽国终于没有进犯宋朝。夏竦不得志,用流言蜚语来中伤富弼。富弼害怕,请求宣抚河北,回到京师后,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一年多后,谗言没有得到效果,加给事中,移青州,兼任京东路安抚使。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所部属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政府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栋,将流民各地安排,以供给柴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在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对老病衰弱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