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2章 二篇半《尚书》佚文

第142章 二篇半《尚书》佚文(1 / 4)

接下来,杨赐又考校了吴咏几句《尚书》里的名句,吴咏都一一从容应答上来,这让杨赐频频点头认可。

他没想到吴咏小小年纪已经对《尚书》有这么深刻的见解,本来他还担心吴咏是乡野来的,没接触过经义呢。

如今看来,他年岁虽比天子小,但学识却比天子高深得多。同时他心里不由想到:或许太傅和三公同意吴咏当天子侍读,就是为了激励天子学习吧!

吴咏可没有多余的想法,其实他之所以能从容应答,觉得应该是杨赐放水了,因为他考校的都是《尚书》里比较出名的章句。

比如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等等,这些也是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初中生都能答出来。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他疯狂读书学习,但也不可能吃透《尚书》全本。

今日能有如此表现,完全是取巧了。两人这样一问一答,天子刘宏也觉得十分有趣,忍不住开口问道:“吴咏,你既然作为天子侍读,你来说说天子如何治国治民?”他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看吴咏年纪比自己小,又得帝师杨赐夸赞,就想看看他是否对治国有独到的见解。

杨赐和吴咏都是一愣,他们都没想到刘宏会在这时提出问题。杨赐想了一下,随即也开口对吴咏说道:“天子既然问询,你跟随本心回答便是。”

“喏!”两位大佬都开口了,吴咏哪敢拒绝啊,接着开口道:“杨师先容小子想想!”这个问题是得好好想想,时下不比后世,大家可以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此时一个回答不好,轻则遭到天子厌恶,重则杀头都有可能。按照后世人的想法,治国无非就是法制,治民无非就是法规,只要不违法,无论做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时下比较看重的汉代社会,这样的回答,极可能被视为大逆不道。

因此吴咏想了下,才开口道:\"小子愚钝,对治国治民不甚了解,但厚父曰:天命不可湛,斯民心难测。

民式克恭心、敬畏,畏不祥,保教明德,慎肆祀,惟所役之司民启之。

桀其亡,剠,乃弗畏不祥,亡施于民,亦惟祸之攸及,惟司民之所取。

今民莫不曰余保教明德,亦‘鲜‘、‘克‘以诲。\"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命不可猜,民心难测。

天子要克己、敬天、谨慎,警惕奸邪之人,奉祖宗之成法而施德政,祭祀祖先,约束官吏。

夏桀之亡,在于其为人暴虐,而亲近奸邪之类,不顾民生,民于灾祸中哀号无告,官吏还大肆搜刮。

而当今之天下,都说我们遵循了先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