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卷一 风起南阳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

卷一 风起南阳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3 / 4)

但他还是对吴咏抱有怀疑的心思,于是开口道:“你现场再做一首诗,叔父就承认你有足够的智慧,以后也就不逼着你每日来蒙学。”

“可以!”吴咏认真想了一会,还是没有头绪,直到不经意间看到一位老农扛着锄头从门口经过时,这才大声朗诵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而诗的后两句诗人在抒发感慨,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病的呻吟。

诗人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想到这里,吴咏又想到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

这句话在后世很出名,但是铺张浪费却随处可见。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知是何道理。难道真的是生活富裕了,人的精神追求就变得不重要了吗?

这时吴咏又想到自己,他今日的本意是来蒙学的,却在看到此时的蒙学的教学内容后,起了轻视怠慢之心。如今更是因为抄了两首诗,震惊了卓文宣,而沾沾自喜。

这让他不由反思起来,难道因为自己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就可以抵触现在的教育吗?只愿学对自己有利的,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既然无法回到后世的社会,那就从蒙学开始吧,让自己彻底融入到这个时代来。

卓文宣没有他这么多心思,当他听完吴咏的朗诵后,先是沉思一会,然后才问道:“此诗的题名又是如何?”

“《悯农》”这次吴咏没有多说什么。

卓文宣听后却是沉默了,良久之后,才叹道:“此诗蕴含又大智慧,非一般人能比也。我会遵守事前的约定,今后不再要求你每日来读蒙学,你尽可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我也逼你。”

这时吴咏却笑道:“叔父这是说哪里话,侄儿既然来到蒙学学堂,以后肯定是要进行蒙学的,只是这很多蒙学内容,侄儿都已经学得,就不用像其他童子一样照本宣科教导。侄儿日后肯定是要在学堂继续学习为人处世的,今后学业上若是遇到难解之意,还望叔父不吝赐教。”

卓文宣点点头,“你能够这样想,是最好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